【名词&注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潜伏期(latency)、抗感染治疗(anti-infection treatment)、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持续时间(duration)、副伤寒甲(paratyphoid a)、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培养阳性率(culture positive rate)、中毒性肺炎(toxic pneumonia)
[单选题]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 粪培养
B. 骨髓培养
C. 血培养
D. 肥达反应
E.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paratyphoid a)、乙、丙的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 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诊价值
C. 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 病后3~4周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 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肥达反应在发病1周末效价开始升高
B. 在病程4~6周效价达高峰,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
C. “0”效价增高见于伤寒急性期
D. “H”凝集效价升高,有助于鉴别沙门菌组别
E. 肥达反应阳性对伤寒有确诊价值
[单选题]男,42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于9月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开始发热,最初几日体温38℃左右,后逐渐上升到39℃多,食欲明显减退,腹胀腹泻,2~4次/日,便稀,无脓血。入院后给予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随之好转。1周后突感腹痛,体温又上升,体检:T39.9℃,P124次/分,神清,心肺(-),腹胀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最明显,肝脾未及,肝浊音界消失。血WBC18×10/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ALT120U/L,HBsAg(+)。下列处理最合理的是()
A. 抗感染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B. 足量有效抗生素感染,不必要手术
C. 立即手术治疗
D. 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E. 保肝降酶,抗感染治疗
[单选题]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
A. 5~7天
B. 6~8天
C. 8~10天
D. 12~14天
E. 13~15天
[单选题]患者高热1周。检查:体温40℃,脉搏90次/分,血白细胞4.0×10/L,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应首先考虑的是()
A. 伤寒
B. 中毒性痢疾
C. 中毒性肺炎(toxic pneumonia)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急性病毒性肝炎
[单选题]伤寒的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虫媒
D. 动物源性
E. 性接触
[单选题]伤寒病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A. 重复感染
B. 混合感染
C. 复发
D. 再燃
E. 重叠感染
[单选题]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 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 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 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 肥达反应阳性
E. 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单选题]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 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paratyphoid a)、乙、丙的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 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 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 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 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eql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