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导致其经济体系的崩溃,欧洲已不再有能力为其所需的进口做出支付。战争期间,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已经耗尽了他们的海外投资,而美国占领了以往在欧洲人手中的市场。西欧人不希望被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所拯救,就两个超级大
国来说,苏联会从西欧的大乱中获利,而美国则会在西欧的重建中获益。
欧洲整合本身采取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开始是在经济领域。1952年,根据莫内设计的一个计划,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其总部设在卢森堡。1991年底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中,确认实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统一的中央银行体系。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问题:
(1)根据材料概述"二战"后欧洲面临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6分)
(3)欧洲一体化带给人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4分)
A. 【参考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上,欧洲经济出现崩溃;政治上,美苏两国插手欧洲事务,强权政治、干涉欧洲国家内政时有出现。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崛起并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在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国的决定性地位,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已经结束。
(2)①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舒曼计划",成为欧洲一体化的第一个实际步骤。
②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③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罗马签署关于《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5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共体正式诞生。
⑤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建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⑥2002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3)启示: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忙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地抄了一篇,但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塾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A. 【参考范文】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他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在殡葬的时候出现了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也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把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的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搜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丰富其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过度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他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朋友的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地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会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因此只要我们敏锐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中信手拈来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单选题]酒醉吐真言,李某现在并没有喝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某说的是假话
B. 李某说的是真话
C. 李某从不说真话
D. 李某可能说真话,也可能说假话
[单选题]( )对于革命相当于玫瑰对于( ),正确答案是( )。
A. 阶级、花朵
B. 红色、爱情
C. 工具、友好
D. 火焰、相思
[多选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课文摘录: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试题开始]
A.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国画和一幅西洋画。
教师提问:通过两幅画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画具有哪些特点?
二、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色彩、结构、内容对比,由学生结合相关材料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绘画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各时期代表性绘画作品。
学生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各时期绘画特征与成就,一个小组总结一个时期。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派出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讨论结果,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本组总结的结论加以互评。最后由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
教师提问: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三、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四、课后作业(略)
五、教学反思(略)
[单选题]下列方法,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的是( )。
A. 自由联想
B. 系统脱敏
C. 厌恶疗法
D. 强化和惩罚
[单选题]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不包括( )。
A.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推迟人学年龄.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D. 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单选题]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依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A. 教师申诉
B. 刑事诉讼
C. 申请仲裁
D. 民事诉讼
[单选题]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 )A.正确B.错误
A. B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1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