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赤子之心(pure heart)、身心健康发展(psychosomatic development)、想象力和创造力(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狂人日记》(diary of a madman)、《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教育教学设施(educational or teaching facilities)、玉皇大帝、不采取措施(don ' t take some measures)、主动性和积极性(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友好相处(keep in with)
[单选题]某中班幼儿小超,上课喜欢捣蛋不听讲,但他画画特别好。余老师知道后,关注小超的画艺,建议他参加画画比赛,慢慢小超愿意听余老师的话,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keep in with),不再那么调皮捣蛋了。关于余老师的做法,的行为是( )的行为
A. 关注幼儿个性发展
B. 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C. 关注幼儿创新精神发展
D. 关注幼儿实践能力发展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don t take some measures),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
A. 追究刑事责任
B. 追究行政责任
C. 追究民事责任
D. 给予开除处理
[单选题]如果太阳不发光,那么地球上的人们仍然能够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天体是( )。
A. 彗星
B. 金星
C. 流星
D. 月亮
[多选题]材料:
一部《西游记》,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史,记录了他的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全过程,探求他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成功的人生意义。
《西游记》小说写孙悟空的出生,有一点和普通人大不一样的地方:他是天生地长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猴。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他就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美猴王没有家庭的束缚,也就意味着他一开始就不受任何的社会束缚,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成为一个摆脱一切社会关系的原生态的人。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石猴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的就是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那些个猴哥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他就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这既提升了个人能力,同时也拓展了无穷的生存空间。一个筋斗云就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
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人就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子一个个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孙悟空努力超越,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
孙悟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被唤醒的,原来他只有对空间自由和时间自由的追求,但一旦上了天庭,孙悟空就变化了,他有对“名”的追求。原来他是没有追求“名”的意识的,你叫他美猴王也罢,叫他悟空也罢,什么都行。所以当孙悟空第一次被收容到天庭时,让他当“弼马温”,他还挺高兴,可以天天管马。
可是,当他知道“弼马温”是个未入流品的官职的时候,他明白了人和人之间还有官职的区别,于是他又造反了。他给自己创造了响亮的名号——“齐天大圣”。
社会教给孙悟空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个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过程。最后他提出一个最极端的口号,就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孙悟空说这是“常言道”,咱们要追问:这“常言”是哪儿来的?孙悟空不识字,他从哪儿学到这“常言”呢?花果山猴子们哪能知道“皇帝”是什么?这显然是玉皇大帝和臣子们教的。在天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孙悟空受到了熏陶,被知识化了。他逐渐失去原本有的“赤子之心”,导致了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
有了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之后,社会就不能容忍他了。有人赞扬说“皇帝轮流做”体现出“造反精神”。但这种造反精神如果应该得到肯定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毫无秩序可言了。“皇帝轮流做”,是靠能力还是靠年龄?怎么“轮流”法?如果人人想要当皇帝,这只能导致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造成社会秩序的残酷破坏。
孙悟空打破了这种社会规律,扰乱了正常的文化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不可能再为所欲为了。
(摘编自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
问题:
(1)在本文看来,“如来佛的掌心”的寓意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怎么表明孙悟空从一个“原生态”的人演变为“个人欲望极端膨胀”的人的?但他为什么最终又能成为“斗战胜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如来佛的掌心”喻指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指的是社会规律,正常的文化秩序。没有人能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一旦违反规律和秩序就将受到惩罚。
(2)文章通过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来表现他从一个“原生态”的人演变为“个人欲望极端膨胀”的人。
①原本是“原生态的人”的石猴,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想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就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②孙悟空到阎罗殿,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摆脱了生死,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③上了天庭之后,他的精神自由被唤醒,开始追求名利。由于知道“弼马温”只是个小官职,于是自封“齐天大圣”,最后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极端口号。
由此可见,社会教给孙悟空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个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过程。
但孙悟空之所以最终又能成为“斗战胜佛”,是因为他在受到了社会的惩罚之后,能够融入社会之中,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在困难之中仍旧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成功的人生意义。
[多选题]材料: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粱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问题:
(1)请简要概括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2)简要分析北京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
A. 【参考答案】
(1)重复与变化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重复与变化互相依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
其次,重复和变化是相互对立的。重复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和其他构成部分,变化是不同的东西依次出现。
再次,重复和变化是统一的。在建筑中,殿堂、楼门等的制作方法和格局,看似千篇一律。但从不同的角度看,从不同的空间看,画面和景色又是千变万化的。千篇一律和变化万千有机结合,造就了建筑的优秀典范。
(2)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中的表现为: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大同小异;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建和构成部分的重复;东西两侧的廊、楼、门又是以重复为主的。整个故宫,每一个群组,每一个殿、阁、廊、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统一规格和统一形式建造的,都是无尽的重复。
故宫的“变化万千”表现为: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如同置身一幅“手卷”里漫步;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在流动。每走几步,景色、光影、廊亭等都在不断改变;一个个画面出现,变化万千。
故宫的建筑达到了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使得故宫如艺术、音乐一样,成就了建筑史上变化与重复辩证统一的优秀典范。
[单选题]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是( )。
A. 《祝福》
B. 《阿Q正传》
C. 《故乡》
D. 《狂人日记》
[多选题]张老师带着孩子做这个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
从儿童观角度,解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A. 体现了张老师"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
(1)尊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张老师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关注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对儿童活动的需求。当一个孩子对老师说,想换一种方式做游戏时,老师并没有制止或是批评儿童,而是同意儿童的提议,与儿童换角色来表演。这体现出张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平等对待儿童,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儿童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以适当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平等对待儿童,促进儿童人格发展。当一个儿童提出改变游戏规则,很多小朋友都效仿时,张老师欣然同意,体现出张老师平等对待儿童,尊重儿童人格。张老是促进儿童富有个性、自主的人格发展,实质上是为儿童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老师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儿童活动,促进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同时,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3)挖掘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当游戏规则改变后,为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儿童智力得以进一步提高。轻松的教学活动为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使其感受美的存在,满足了儿童全面发展需要。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zv4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