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积极作用(positive role)、经济手段(economic means)、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ourgeois democratic thought)、“自由人”、自上而下变革、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农奴制改革(reform in serfdom)、"一刀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teachers '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 ...)

  • [单选题]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 A. 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 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 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A. 作为评选先进和优秀教师的依据
    B. 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奖罚的依据
    C. 作为约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工具
    D. 内化为教师的道德品质

  • [单选题]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不平衡性

  • [单选题]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成就测验
    D. 能力测验

  • [单选题]学会手风琴,再学习钢琴更容易些,是因为( )。
  • A. 思想作用
    B. 原型启发
    C. 迁移的作用
    D. 注意力迁移

  • [单选题]( )是指教师整个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发展良好。但伴随着成长的需要,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实现更大目标,达到更高境界。
  • A. 教师心理障碍问题
    B. 教师心理成长问题
    C. 教师心理变态问题
    D. 教师心理成熟问题

  • [单选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单选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 A. 宗法制的总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 [多选题]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的一个教学活动片段:师: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7改革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形成一致观点: (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关于这次改革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人认为“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你们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学生热烈讨论) 师: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第一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reform in serfdom)的积极作用,第二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reform in serfdom)的消极作用。经过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reform in serfdom)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那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问题: (1)指出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 A. (1)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其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和影响。在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学生只是就观点说观点,并没有依据具体史实来阐述这一结论,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这次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俄国所具备的特殊条件,即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艺术成果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俄国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则是这种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从这种角度去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学生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理解,尽管这种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同样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迅速、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wong3.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