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某建筑边坡重力式挡土墙,其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如图所示,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8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挡土墙(retaining wall)、永久性(permanent)、摩擦角(friction angle)、作用点(action point)、内聚力(cohesion)、圆弧法(arc method)、最接近(immediateness)、钢筋抗拉强度(reinforcement tension strength)、侧压力分布(lateral pressure distribution)、接近于(close to)

  • [单选题]某建筑边坡重力式挡土墙,其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如图所示,墙高H=6m,墙背倾角50°,岩石陡坡倾角50°,砂土γ=17kN/m3,其内摩擦角=26°,砂土与墙背及岩坡间的摩擦角均为15°。试问:该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EA(kN/m)最接近(immediateness)下列()项。()

  • A. 305
    B. 315
    C. 325
    D. 335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某二级岩体边坡如图6.2.1.2所示: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走向相同,地表出露线距坡顶20m,坡顶水平,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40m,与坡顶的水平距离为10m,节理面内摩擦角为35°,内聚力为40kPa,岩体重度为21kN/m3,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边坡的稳定性为()。
  • A. 0.82
    B. 1.0
    C. 1.20
    D. 1.25

  •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中有一均质土坡,坡高为6.0m,坡角为45°,土体内摩擦角为26°,内聚力为20kPa,重度为18kN/m3,坡体中无地下水,坡顶无荷载,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圆弧滑动法计算,该坡体的最小稳定性系数为()。
  • A. 大于1.0
    B. 小于1.0
    C. 等于1.0
    D. 接近于(close to)0

  • [单选题]某重力式挡墙墙面直立,墙体重度为22kN/m3,墙背倾角70°,墙顶宽度为0.8m,墙高为6.0m,墙底面水平,底面与土体的摩擦角为20°,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0°,每延长米挡墙上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80kN,作用点位于1/3墙高处,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
  • A. C

  • [单选题]某重力式挡墙墙面直立,墙体重度为22kN/m3,墙背倾角70°,墙顶宽度为0.8m,墙高为6.0m,墙底面水平,底面与土体的摩擦角为20°,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0°,每延长米挡墙上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80kN,作用点位于1/3墙高处,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
  • A. D

  • [单选题]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挡墙侧压力分布(lateral pressure distribution)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2~8m为矩形分布,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第二层锚杆的间距为2.0m,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钢筋抗拉强度(reinforcement tension strength)设计值为锚杆倾角为25°,锚杆钢筋与砂浆间连接强度设计值为f=2.1MPa,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层锚杆)。
  • A. C

  • [单选题]某洞室顶部有不稳定块体重80kN,采用永久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γ0=1.0,fy=210MPa,混凝土的抗拉承载力为1.3MPa,不稳定块体周长为6.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
  • A. B

  • [单选题]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无地下水,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在2.5m处设置一排锚杆,间距为2.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
  • A. 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vppgz.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