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设计阶段(design stage)、病死率(mortality)、多元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十二经脉(twelve channels)、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铅中毒发生率(incidence of lead poisoning)
[单选题]谷皮中不含有
A. 淀粉
B. 脂肪
C. 灰分
D. 纤维素
E. 蛋白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某厂对400名接铅作业职工进行体检,检出铅吸收40例,慢性轻度、中度、重度铅中毒分别为12、6、2例,其中包括铅脑病和铅麻痹各1例,腹绞痛、贫血、周围神经病各2例。该厂铅中毒发生率(incidence of lead poisoning)为
A. 15%
B. 7%
C. 5%
D. 3%
E. 2%
[单选题]下列哪些条件会降低过氧化氢的杀菌效果
A. 酸性pH
B. 加入碘化钾
C. 有机物存在
D. 紫外线作用
E. 加入铜离子
[单选题]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病死率
D. 现患率
E. 死亡率
[单选题]某乡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乡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为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局部流行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 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 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 在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 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单选题]饥饿时肝酮体生成增强,为减少酮中毒的发生应主要补充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必需脂肪酸
C. 亮氨酸
D. 脂蛋白
E. 苯丙氨酸
[单选题]大部分真核生物的mRNA的3′端具有的结构是
A. PolyA
B. PolyT
C. PolyU
D. PolyG
E. PolyC
[单选题]关于化学致癌作用进展阶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逆性
B. 其标志为遗传不稳定性增加和恶性变化
C. 生长快
D. 易转移
E. 侵袭性强
[单选题]颠换与转换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 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的类型
B. 产生的氨基酸
C. 产生的蛋白质
D. 导致的后果
E. 三联密码
[单选题]被动转运包括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膜动转运
D. ABC都是
E. ABC都不是
[单选题]若脾胃不和或脾虚不摄,则往往导致分泌剧增的是( )
A. 汗液
B. 泪液
C. 涎液
D. 唾液
E. 涕液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twelve channels)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ng9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