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在古诗文章节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问题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4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写作能力(writing ability)、表现手法(technique of expression)、文学知识(literature knowledge)、层出不穷(emerge in)、“填鸭式”、中心环节(central link)、放任自流(let students be)、教育阶段(education stage)、《落花生》、收效甚微(brings little effect)

  • [单选题]在古诗文章节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应该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B.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C. 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D. 需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某教材在《香菱学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根据家庭或学校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面性,应用名著中提出的作对联的方法
    B. 体现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香菱学诗的快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C. 要求作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 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brings little effect)。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let students be)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
    B. 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感情,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
    C.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
    D. 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收消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 [单选题]某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时,并没有一开始就进入课文讲授,而是让学生利用20分钟时间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教学活动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活动突出了重点.抓住了教学的中心环节
    B. 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整单元的内容有所把握,形成整体的学习思路
    C. 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活动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单选题]阅读有关诗歌鉴赏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需要文学、文体等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识记、理解和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础
    B. 掌握诗歌的表现方法属于鉴赏能力
    C. 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才可能形成鉴赏评价能力
    D.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评价能力,需要注重积累

  • [单选题]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讲授《落花生》时的教学实录(片段),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板书:落花生)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落花生。师:落花生就是我们常见的花生。相信你们都见过,也都吃过。那谁来说说你对花生有哪些认识呢?可以说说它的形状、味道等方面。生1:花生的味道很美。生2:花生可以榨油。生3:花生长得像葫芦。(生用手比划着)师:那你上来画一个给大家看看。生3:我不会。师:老师相信你行的,来吧!(学生上去画)还有谁想说说?生4: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师:嗯,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回家认真预习过了。来,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画的花生。(几乎所有学生都笑了)师:画得真好,就是少了点什么,我帮他加几点。(师在学生画的“葫芦”上,用粉笔点满)(一生举手)师:你有话说?生5:花生长得满脸麻子。师:很形象。曾经就有这样一位作家,在他小时候,就是这个长得满脸麻子的花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来看看这位作家是谁?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第67页,谁来读读课文?(指名一生读)师:读得真好,请坐!
  • A. 教师联系生活导入课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B. 在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适当的点评,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D. 教师的导入过于形式化,为了导入而导入,显得生硬

  • [单选题]教师设计“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先秦诸子选读
    B.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C. 中国民俗文化
    D. 影视名作欣赏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493w4.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