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社会秩序(social order)、表现形式(manifestation)、积极因素(positive factors)、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学校德育内容(school moral education content)、每一个学生、“好孩子”、后现代的(post-modern)、和谐一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单选题]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1)的儿童是()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同时要根据他们个体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条德育原则是()
A. 知行统一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单选题]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A.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 后现代的(post-modern)德育内容
[单选题]作为个人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形式和客观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的是()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90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