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实战模拟每日一练(05月02日)

来源: 必典考网    发布:2022-05-02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6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实战模拟每日一练(05月02日),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每日一练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某教师设置了“阅读与鉴赏”的专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中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B.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C.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D.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单选题]阅读《茶馆》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会迸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激情和能量。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们积极主动自告奋勇,当在课堂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有个女生竟然举起手来:“老师,我要挑战同学读的庞太监!”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兴奋起来。事实证明,这个女生读得真的很好。她课下说,正是因为前一个同学读得太好了,她才想比一比。同学们送给她的热烈掌声肯定了她的挑战。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案例中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
B. 教师根据自己经验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C. 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D.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


3. [单选题]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出示民国时候女大学生的照片,其中有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照片)师:这些是当时女神级的人物。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民国时的女生有什么特点?生:当时女生的打扮以黑白为主,很朴素。白衫黑裙。生:像中国水墨画中的人物,很自然,不造作。师:黑白,最常见的色彩,是如此的协调、美丽。白面黑发,白衫黑裙,白袜黑鞋。你都会觉得那是一种美,一种纯真的美,朴素的美,自然的美,永恒的美。作家孔庆东这样热烈的歌颂,那美中包含着太多的快乐与哀伤,理想与幻灭,刚强与柔弱,激越与平静……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那美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一般,几乎是不可再现的。师:阳光依旧浪漫,花儿正在怒放,青春如此妩媚,美好正被憧憬。有谁能料到,罗网正在张开,恶魔露出狰狞。八十八年前的春天,是如此的寒冷和罪恶。刺穿耳膜的警笛,寒光闪闪的大刀,阴森怕人的棍棒,还有呼啸四飞的子弹,使得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鲜血迸裂中凋谢;温和清婉的微笑,在魔鬼的笑声中化作冰冷。目不忍视的惨象叠加,耳不忍闻的流言中伤,你忍无可忍,横眉冷对,写下了3月18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的诅咒,写下了祭奠青春消逝的不朽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师全文朗读,此文必须要全文朗读,生跟着朗读,走进鲁迅)对上述教学实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导入内容和文本内容无关联,不符合导入要求
B. 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C. 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D. 师范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意,感知文本内容


4.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长亭送别》一文的课堂实录(片段),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师:我们如果把[端正好]改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该如何来描写呢?生: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生:好一幅天高气爽的晴朗秋景图:抬头望,碧空万里,白云飘动;低头看,黄花盛开,遍地金色。天蓝云白,遍地花黄,霜叶如火,色彩斑斓。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截然相反,一个是乐景,一个是哀景,究竟哪一个合理呢?生:我认为哀景更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西风紧”“雁阵”“凋零的黄花”等意象,这样就能很好地传达出女主人公在离别时内心的愁苦之情。生:我认为乐景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蓝天白云”“黄花”“霜林”等意象,从色彩上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生:老师您也说过用乐景写哀情,更能体现人物内心的悲哀。师:其实刚才大家的争论,正代表了学术界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此时崔莺莺内心的离愁别恨是相同的。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支曲子?(一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紧”“染”应该突出。生:应该读出愁苦之情。师:好,我们一齐朗读这支曲子。(学生齐读[端正好])以下选项中对该段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改写到诵读,不是简单地转承,而是欣赏语言艺术的深化和延伸
B.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
C. 课堂上不应该出现争吵,不利于课堂的正常进行
D. 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曲子的领悟能力


5. [单选题]下面是教师在教完《祝福》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1)课堂教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结合。(2)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3)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A. 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 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
C. 阅读不应过多考虑学生的想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D. 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qlwoj.html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