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社会现实(social reality)、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entral economic working conference)、艺术形式(artistic form)、主要任务(major task)、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加勒比地区、认识论与方法论(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人的内心世界、高收入国家(high income country)、全社会用电量(whole social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单选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下面的题目: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童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人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后现代主义只要把握住了“有意味的形式”,就能取代现实主义
B. 所有的经典作品都应该蕴含深刻的内容寓意,具备鲜明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C. 托尔斯泰属于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为现实主义作品
D. 现代、后现代主义所表现的现实,不如现实主义所表现的现实来得直观、全面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资料:2012年以来,某市产业用电格局一直呈现一、二产业用电量下降,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的总体格局,第二产业用电量持续低迷是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11月份,在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用电量的带动下。该格局转变为第一产业用电量下降,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长的格局。具体来看:第~产业用电量0.78亿千瓦时,下降36.6%;第二产业用电量26.96亿千瓦时,由前10个月下降1.6%转变为增长1.7%,回升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增长35.6%。 某市2012年1-11月用电情况 该市201 1年1-11月全社会用电量(whole social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总计: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的题目:1990—2007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美元) 1990年2000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世界总计 低收入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 重债穷国 中等收入国家 中下等收入国家 中上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东亚和太平洋 欧洲和中亚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中东和北非 南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 高收入国家(high income country) 非经合组织成员国 经合组织成员国218773263315261341354891413121386381096671108981097l26544025297418065161921744343194923703185314475647027446290256017317182901020177431560823414259344120592472974173124518826702072782354104537168834212657916336207955320890854623339581444631946345053960023162238393084476324542999091305542040825370614210191639035155016710334918486267701637002760109492560615340411651636333246772948570621153573783698581834535174854347081034397325313342268883645041415594438131552344448287143868429401973200813821901990—2007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