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内容和形式(content and form)、政治经济制度(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主动性和创造性(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西班牙内战(spanish civil war)、民间艺术形式(forms of folk art)、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本具体分析
[单选题]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forms of folk art)?( )
A. 春联
B. 年画
C. 窗花
D. 皮影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A.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多选题]材料: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是"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可见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
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1)"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文字超现实的个人感觉承担;文字的思辨负载。(4分)(2)"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是指文字和图像互为基因,二者取长补短,强旺的文学成长是优质影视生产的重要条件。影视产品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还原如真,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势,文字不仅可以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而且还能做到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文字具有感觉化和思辨化,是影视产品达不到的。没有文字,脑子仅剩乱糟糟的影像,没有影像的记录,文字就显得苍白不生动。因此,文学不会成为夕阳,文字和图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10分)
[单选题]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
A. 依赖性
B. 继承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历史性
[单选题]当一个孩子触到一个取暖器时,他就可以学到"烫"这个词的意义,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的取暖器都要当心,迅速学到的这些内容和意义都会长期保留在孩子的记忆中。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 认知派的有意义学习
B. 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
C. 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
D. 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
[单选题]一名教师看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却没有理睬,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这位教师这样做依据的是( )规律。
A. 泛化
B. 分化
C. 消退
D. 强化
[单选题]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组合的教育网络中,社会教育的优势是( )。
A. 情感性
B. 系统化
C. 固定性
D. 实用性
[多选题]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有( )。
A. 目的清晰明确、计划严谨周密
B. 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C. 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 依靠学校配合,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优势
[单选题]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 信息传播
B. 人际沟通
C. 人际吸引
D. 人际关系
[单选题]一战期间具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民主革命双重性质的战争是( )。
A. 苏联的卫国战争
B. 中国的抗日战争
C. 埃塞俄比亚政府军的抗意斗争
D. 西班牙内战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8pk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