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6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独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基本技能(basic skills)、形式多样(diversified forms)、融为一体、掌握情况、书面形式(written form)、背诵课文(reciting text)、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情有独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单选题]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破了学科的约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坚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C. 带着问题阅读,体现了阅读时的目的性
    D. 所讲内容偏离本课的主题.体现教师授课准备不充分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正确掌握生字词;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 A. 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标的明确设定
    B. 作者老舍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C. 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
    D. 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 [单选题]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文意,最后板书这篇课文的结构: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这时候有学生举手,提出既然课文题目是背影,那么可以以背影为线索,归纳为“不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并不是唯一答案,对文意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B.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
    C. 文意归纳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关注文本,并言之有理就可以鼓励
    D. 当课堂发生类似情况时,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引,引导这位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理解

  •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重视生活中课程资源的开发
    B. 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C. 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D. 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发掘课程资源,自主学习

  • [单选题]学习《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作业:(一)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对该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旨在多角度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B. 这三道题的设计属于作业三层次中的基本题
    C. 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形式多样
    D. 该作业属于积累性作业,重在字词的积累

  • [单选题]阅读《马说》的教学目标,按要求答题。(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reciting text)。(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该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B. 较好地体现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课程目标要求
    C. 该目标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D. 该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文本出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

  • [单选题]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
    B.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设置清晰.表述准确
    C. 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D. 教学目标的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表达与交流”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充分利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B. 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思
    C. 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可用因素,表达自己的想法
    D. 必须是面对面地交谈

  • [单选题]初中某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课文后写道:"研讨与练习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A. 选文系统
    B. 知识系统
    C. 练习系统
    D. 助读系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7klen.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