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医肛肠学(正高)2023晋升职称在线题库(09月10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4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吴茱萸汤(wuzhuyi decoction)、《伤寒论》(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主要因素(main factors)、一脉相承、乌头赤石脂丸、补肝肾(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健脾开胃、中气不足(middle qi insufficiency)、脘腹胀满、不可分割(entire contract)

  • [多选题]紫苏的功效是

  • A. 发汗解表
    B. 温中止呕
    C. 解鱼蟹毒
    D. 行气宽中
    E. 宣通鼻窍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桑寄生、五加皮的共同功效是
  • A. 祛风湿
    B. 安胎
    C. 补肝肾
    D. 调经止血
    E. 强筋骨

  • [多选题]厚朴的适应证是
  • A. 湿阻中焦,气滞不利
    B. 肠胃积滞,大便秘结
    C. 脾胃湿热,吐泻痢疾
    D. 痰饮喘咳,胸闷不畅
    E. 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

  • [多选题]神曲用治食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泻.是取其什么功效
  • A. 健脾开胃
    B. 行气止痛
    C. 清热燥湿
    D. 化痰除痞
    E. 和中止泻

  • [多选题]脾痹的症状表现有( )
  • A. 四肢解堕
    B. 咳
    C. 呕汁
    D. 肌绝
    E. 痞闷不舒

  • [多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
  •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
    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

  • [单选题]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采用何法
  • A. 先治表、后治里
    B. 先治里、后治表
    C. 表里同治,偏重治表
    D. 表里同治,偏重于里
    E. 表里同治,相对均衡

  • [单选题]"太阳病,十日巳去,脉浮细而嗜卧者"说明
  • A. 病入阳明
    B. 病仍在太阳
    C. 病入少阳
    D. 病入少阴
    E. 表证已解

  • [单选题]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
  • A. 扶正为主兼祛邪
    B. 扶正
    C. 祛邪为主兼扶正
    D. 祛邪
    E. 缓中补虚

  • [多选题]五苓散主治的症候有哪些( )
  • A. 身体消瘦
    B. 腰膝酸软
    C. 脐下悸动
    D. 吐涎沫而癫眩
    E. 小便不利

  • [多选题]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 )
  • A. 胃虚寒凝之呕吐
    B. 寒热错杂之呕吐
    C. 邪迫胃肠之呕吐
    D. 虚寒胃反之呕吐
    E. 胃虚停饮挟肝气上逆之干呕

  •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剂治疗主证有心痛彻背( )
  • A. 栝楼薤白白酒汤证
    B. 栝楼薤白半夏汤证
    C. 栝楼牡蛎散
    D. 薏苡附子散证
    E. 乌头赤石脂丸证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
  • A. 初起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数等肺卫见症
    B. 卫分证过后出现肺热壅盛气分证候
    C. 后期易进入下焦出现阴虚动风证
    D. 发生于冬春两季
    E. 肺卫之邪不解,可逆传心包

  • [单选题]决定湿温病湿热之邪从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宗气的盛衰
    B. 病程的长短
    C. 肾气的盛衰
    D. 中气的盛衰
    E. 卫气的盛衰

  • [多选题]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
  • A.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entire contract)
    B.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4663r.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