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1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大跃进”、民族平等(national equality)、官僚政治、“求同存异”、思想文化领域(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spheres)、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平均地权”、“重文轻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ourgeois democratic politics)

  • [单选题]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C.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迂腐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①它所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民主②其兴起是推翻帝制、实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ourgeois democratic politics)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应③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④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单选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 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 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 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 [单选题]“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单选题]《论语·为政》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单选题]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单选题]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单选题]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7wwko7.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