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毛泽东(mao tse-tung)、中国近代(modern china)、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共产主义(communism)、抗战时期(anti-japanese war)、大城市(big city)、洋务派(westernization group)、外交家(diplomat)、回忆录(memoir)、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
[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 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 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侯外庐在回忆录(memoir)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单选题]中国近代外交家(diplomat)黎庶昌任职伦敦八载,上《敬陈管见折》,其认为:“轮船、火车、电报、信局、自来水火、电器等公司之设,实辟天地来未有之奇,而裨益于民生日用者甚巨,虽有圣智,亦莫之能违矣。”“凡事皆由上下议院商定,国王签押而行之,君民一体,颇与三代大同。”其观点为()。
A. A、学习西方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 B、西方技术的传播改变了中国传统制度
C. C、清政府不重视西方技术的使用
D. D、体现了洋务派(westernization group)当时的主张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7r0j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