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中医妇科学(副高)试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09.27)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5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补中益气汤、清热解毒(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关系密切、十二经脉(twelve channels)、最低水平(the lowest level)、适用于(suitable for)、补气血(benefit qi and blood)、青、链霉素、急剧下降(sharp drop)

  • [单选题]葛某,男,64岁,8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小便不畅,每次排尿量少,而尿次频多,伴有腰酸背寒,天气越冷,尿次越多,以夜间为甚,每夜少则五六次,多则十余次,经口服呋喃坦啶,肌注青、链霉素治疗1周无效。既往有前列腺肥大史,其体质一般,舌苔白腻,舌质暗红,脉沉弱无力,两尺部尤甚,余无其他阳性体征。治疗本病最适合的方剂为

  • A. 栝蒌瞿麦丸
    B. 猪苓汤
    C. 五苓散
    D. 金匮肾气丸
    E. 茯苓戎盐汤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在血液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 A. 心与肝
    B. 心与肾
    C. 肝与脾
    D. 心与脾
    E. 脾与肺

  • [多选题]经络的生理功能是
  • A.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 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C.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 感应传导作用
    E. 调节机能平衡

  • [单选题]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是
  • A. 1~3克
    B. 0.1~0.3克
    C. 3~10克
    D. 30~60克
    E. 60~90克

  • [单选题]下列各项,用法错误的是
  • A. 石斛入汤剂宜先煎
    B. 钩藤入汤剂不宜久煎
    C. 雷丸入汤剂宜先煎
    D. 砂仁入汤剂宜后下
    E. 附子入汤剂宜先煎

  • [单选题]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的共同点是
  • A. 泻火解毒
    B. 凉血止血
    C. 清热安胎
    D. 清热利湿
    E. 清泻相火

  • [单选题]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为
  • A. 健脾养胃,渗湿和中
    B. 补中健脾,渗湿止泻
    C. 补中健脾,升阳举陷
    D. 益气补血,健脾温阳
    E. 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 [单选题]女性的月经期,体内各种激素的情况为
  • A. 雌激素水平更低,孕激素水平高
    B. 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
    C. 雌激素水平更低,孕激素水平亦低
    D. 雌激素水平更高,孕激素水平亦高
    E. 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

  • [单选题]若堕胎不全,伴有发热腹痛,阴道流液臭秽其治法是
  • A. 活血化瘀
    B. 祛瘀下胎
    C. 下胎益母
    D. 益气活血化瘀
    E. 化瘀祛胎,清热解毒

  •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其余均为妇人腹痛的常见病因:
  • A. 气滞血瘀
    B. 湿热瘀结
    C. 寒湿凝滞
    D. 血虚失荣
    E. 肾阴亏虚

  • [单选题]经行身痛主要治法为
  • A. 祛风湿,通经络
    B. 养气血,舒筋脉
    C. 补气血(benefit qi and blood),祛风湿
    D. 补肝肾,强筋骨
    E. 调气血,和营卫,通经络

  • [单选题]气滞型癥瘕的主要证候,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小腹内可触及包块
    B. 积块不坚
    C. 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
    D. 痛无定处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后世将"长沙"作为张仲景代称的起因是
  • A. 传言张仲景曾出生于长沙
    B.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号长沙
    C. 传言张仲景在长沙地区行医
    D. 传言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E. 因陈修园等著了《长沙方歌括》

  • [单选题]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 A. 气上撞心
    B. 饥而不欲食
    C. 厥逆
    D. 消渴
    E. 心中疼热

  • [多选题]先表后里的治则适用于(suitable for)
  • A. 少阳兼太阳证
    B. 太阳蓄血轻证
    C. 少阴兼表证
    D. 热痞兼表证

  •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治法是
  • A. 解郁化痰,顺气降逆
    B. 活血通瘀
    C. 破气散结
    D. 祛瘀逐痰
    E. 化痰利咽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7jez79.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