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奉献精神(spirit of devotion)、学校德育(school moral education)、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动之以情(make people moved by emotion)、财政拨款(financial allocation)、重要性和必要性(importance and necessity)、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前后矛盾、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
[单选题]药检局对于五种消炎药进行药效比较,结果如下:甲与乙药效相同;丙比甲有效;丁副作用最大;戊药效最差。因此:
A. 丙最有效
B. 丁比戊药效好
C. 甲比戊副作用大
D. 甲和乙副作用相同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违背教师"廉洁从教"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 请求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
B. 不接受家长送的现金,可以接受一些礼物
C. 根据家长是否送礼,区别对待学生
D. 教师节时接受学生自己做的小制作,一张卡片、一幅图画、一张剪纸……
[单选题]关于国家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正确的是( )。
A. 财政拨款为主,其它渠道为辅
B. 自筹经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
C. 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款为辅
D. 自筹经费为主,其它渠道为辅
[单选题]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三人出生在北京、上海、南京:三人的专业为历史、法律和外语。其中:(1)甲不是学历史的,乙不是学外语的;(2)学历史的不出生在上海;(3)学外语的出生在北京;(4)乙不是在南京出生的。由此可见甲的专业为( )。
A. 法律
B. 外语
C. 历史
D. 3种专业皆可能
[多选题]材料: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苏格拉底的论述并没有说服所有人,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一一"道德可教吗?"
请以依据材料含义进行写作。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A. 【参考范文】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一一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
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最后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单选题]根据知识的分类,"火山是一种圆锥形的山丘,主要由来自地层深处的物质所组成"属于( )。
A. 策略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单选题]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是( )。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符号学习
D. 概念学习
[多选题]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
A. ×
[单选题]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景因素有( )。
A. 教师的领导风格
B. 班级规模
C. 对教师的期望
D. 学生的个体特点
[单选题]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这属于宏观调控中的( )。
A. 财政政策
B. 产业政策
C. 货币政策
D. 投资政策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7376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