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granulocytic leukemi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厌氧菌感染(anaerobic infection)、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alpha hemolytic streptococcus)、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单选题]志贺菌与大肠埃希菌的鉴别要点为()。
A. 动力试验
B. 乳糖发酵试验
C. 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试验
D.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E. 以上均是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要点是()
A. 血清铁
B. 血清总铁结合力
C. 骨髓铁染色
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E. MCV、MCH、MCHC测定
[单选题]收缩蛋白的β链用限制性胰蛋白酶消化后,经SDS-PAGE分析显示()
A. 2个肽段
B. 3个肽段
C. 4个肽段
D. 5个肽段
E. 6个肽段
[单选题]患者男,22岁,因发热、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WBC53.26×109/L,Hb95g/L,PLT42×109/L,骨髓原粒细胞0.92,早幼粒细胞0.01,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此患者应诊断为()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成熟型(M2)
C.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D.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
E.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多选题]骨髓损伤使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主要机制有()
A. 药物引起的损伤
B. 化学毒物及放射线
C. 免疫因素
D. 异常细胞浸润骨髓
E. 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
[单选题]患者男,47岁,乏力、低热,脾肋下1cm。血常规化验结果:RBC3.7×1012/L,Hb100g/L,WBC130×109/L,PLT100×109/L。外周血分类:中性粒细胞0.90,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嗜酸粒细胞0.03,嗜碱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02。
A. E
[单选题]以下有可能是健康成人的OGTT检测结果的是()。
A. 空腹血糖6~7mmol/L
B. 口服葡萄糖60~90分钟达最高峰
C. 葡萄糖峰值>11.1mmol/L
D. 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
E. 血糖峰值<11.1mmol/L
[单选题]患者,因持续高热入院1周,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接受化疗1周。现患者口腔内有白色膜状物,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alpha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B. 白假丝酵母菌
C. 草绿色链球菌
D. 厌氧菌感染
E. 大肠埃希菌
[单选题]下列均符合漏出液形成机制,但除外()。
A.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B. 毛细血管静水压减低
C. 水钠潴留
D. 静脉栓塞
E. 淋巴回流受阻
[单选题]有关肢端肥大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清晨空腹血浆GH水平检测常低于正常参考值
B. 血清IGFBP-3水平常显著降低
C. 血清IGF-1水平常显著降低
D. 药物刺激试验可用于诊断
E. 高血糖抑制试验可用于确诊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6rrp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