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在毒理学实验中,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达到多个目的,下列叙述中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8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哺乳动物(mammalian)、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化学物质(chemicals)、差异显著性(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methemoglobin reductase)、结果表明(the results showed that)、等差级数(arithmetical progression)、一段时间(a period)

  • [单选题]在毒理学实验中,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达到多个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求得受试物的致死剂量(以LD为主要参数)
    B. 阐明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C. 筛选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D. 可用于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研究
    E. 可用于研究急救治疗措施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有关毒代动力学的时量曲线,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以表示血浆毒物浓度随时间的动态过程
    B. 以血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
    C. 静注染毒时量曲线可以分为潜伏期、持续期及残留期三个部分
    D. 峰浓度一般与毒物剂量呈正比
    E. 残留期长短与消除速率有关

  • [单选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the results showed that)某化合物与人类膀胱癌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对该化学物进行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如果该化学物是阳性结果关于剂量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般设3个染毒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
    B. 3个染毒剂量组包括无作用剂量组、预剂量组、最高剂量组即发生肿瘤的剂量组
    C. 中及低剂量组则按等差级数(arithmetical progression)下推
    D. 为了在每组动物数不太大的条件下,使染毒组的肿瘤发生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肿瘤自发率,一般认为最高剂量应尽可能加大,这样才不至于漏检致癌物
    E. 必要时要另设一个溶剂对照组

  • [单选题]可接受危险度()
  • A. 当接触某种化学物质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低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B. 当接触某种化学物质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C. 当接触某种化学物质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D. 只有当接触某种化学物质人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与非接触人群一致,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描述S9混合液错误的是()
  • A. 多氯联苯诱导
    B. 肝匀浆9000g上清液
    C. 为代谢活化系统
    D. 含NADP
    E. 含葡萄糖

  • [单选题]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 A. 细胞形态改变
    B. 细胞生长能力改变
    C. 细胞生化表型改变
    D. 细胞坏死
    E. 与肿瘤形成有关的表型

  • [单选题]先天缺乏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methemoglobin reductase)患者对亚硝酸盐类十分敏感,属于()
  • A. 迟发性毒性作用
    B. 过敏性反应
    C. 高敏感性
    D. 速发性毒性作用
    E. 特异体质反应

  • [单选题]对某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时,检出该化合物的LD为160mg/kg体重,用定期递增剂量法获为500mg/kg体重,其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见下表: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为P
  • A. 明显蓄积
    B. 轻度蓄积
    C. 高度蓄积
    D. 中等蓄积
    E. 无蓄积

  • [单选题]有关靶器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脂肪组织是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
    B. 靶器官一般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几个
    C. 在同一靶器官产生毒效应的化学物质毒作用机制相同
    D. 靶器官一定是该化学物质浓度最高的场所
    E. 苯胺和CO均可作用于红细胞,影响其运输氧的能力,但毒作用机制不同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6ow4r3.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