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经济建设(economic construction)、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洋务运动(westernization movement)、无产阶级(proletariat)、反帝反封建、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苏维埃政权(soviet regime)、重要依据(important basis)、19世纪末20世纪初(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
...)、迄今为止(so far)
[单选题]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important basis)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 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 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 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单选题]“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B. 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C. 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D. 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单选题]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实行“币制改革”
B. 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 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单选题]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单选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单选题]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清末新政
D. 预备立宪
[单选题]列宁曾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soviet regime)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俄国经济的逐步发展
D. 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单选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so far)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 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 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65jk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