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当某种诊治决策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2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医护人员(medical staff)、试验性治疗(experimental treatment)、结果表明(the results showed that)、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根本宗旨(fundamental purpose)、不治之症(irremediable disease)、医院急诊科(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社会医学模式(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bio-psycho-social medical)、始终保持(always keep)

  • [单选题]当某种诊治决策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 A. 患者自主
    B. 有利患者
    C.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 严谨审慎
    E. 双方协商解决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一天傍晚,某医院急诊科(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送来一突发急病、身份不明、无家属陪送的患者,患者目前严重损伤伴休克。此时医护人员应该()
  • A. 找到家属并来院后再抢救
    B. 待查明损伤原因后再抢救
    C. 等交足了预付金后再抢救
    D. 交足一定医药费后再抢救
    E. 在仔细分析病情的同时,争分夺秒地抢救

  • [单选题]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医生使用新药,应该征得王某本人的同意
    B. 该项治疗属试验性治疗
    C. 效果不明显,与医师使用药物过于谨慎有关
    D. 因为使用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医师的行为不道德
    E. 医生使用新药物应该征得主管领导批准

  • [单选题]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bio-psycho-social medical)模式(social medical model)的转变,引起了医德的一系列变化,但应除外().
  • A. 医德根本宗旨的变化
    B. 医德意识的变化
    C. 医德理论的变化
    D. 促进了生命伦理学的诞生
    E. 医德规范的变化

  • [单选题]某男患者,23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always keep)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患者信任。在患者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好转出院。这个患者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 A. D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nqorp.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