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学习成绩(learning achievement)、客观存在(objective existence)、举一反三、主要任务(major task)、埃里克森(ericsson)、有所不为、面向全体学生(facing to all students)、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students ' active and initiative in stu
...)、多愁善感(sentimental and susceptible)
[单选题]某市教育局每每都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分配给当市升学率高的学校,这种做法( )。
A. 属于实事求是,着眼实际
B. 没有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C. 对升学率差的学校起到激励作用
D. 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古代"无为"观念的是( )。
A. 顺天之时
B. 随地之性
C. 因人之心
D. 无所作为
[多选题]学制的类型主要有( )。
A. 双轨制
B. 单轨制
C. 多轨制
D. 分支式
[单选题]某人动作敏捷,表情丰富,遇事灵活,情感外漏而不深刻,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她的气质属于( )。
A. 粘液质
B. 胆汁质
C. 抑郁质
D. 多血质
[多选题]材料:
李强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他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后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都用来上网。李强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的紧张、激烈的游戏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结果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班主任张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李强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对于网络这种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张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动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与同学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上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在学习上给予他辅导。
李强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李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A.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教育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facing to all students),做到教育公正,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李强痴迷上网就放弃他,而是从其兴趣入手鼓励他,增强了李强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材料中张老师根据李强喜欢上网的特点,因势利导,让其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体现了张老师把李强看作独特的人的理念。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students active and initiative in stu)。材料中,张老师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李强树立起自信,激发了其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张老师把李强看作学习主体的理念。
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像李强这样的学生时,我们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单选题]只要被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主要的学习目标。持这种观念的是( )。
A.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 程序教学模式
D. 范例教学模式
[单选题]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 强化自我主动性
B. 培养勤奋感
C. 建立自我同一性
D. 获得亲密感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e8k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