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简述奥苏伯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小学教师资格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教师考试频道。
[多选题]简述奥苏伯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A.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说来,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列成败归因中,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
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
[单选题]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学习发动机属于( )。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社会发展内驱力
[单选题]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
A. 领会知识
B. 巩固知识
C. 运用知识
D. 检查知识
[单选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实际锻炼法
B. 榜样示范
C. 陶冶教育
D. 知道自我教育法
[单选题]初三二班展开了一场以"未成年犯罪"为主题的辩论赛,以下话语正确是( )。
A. 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脱离父母的监护单独居住
B. 在国庆节期间,我们可以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
C. 父母离婚后,我的爸爸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再对我进行教育
D. 对多次偷窃的未成年,不可以送到工读学校
[单选题]下列表述与现代意义的“课程”涵义最不接近的是( )。
A.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B.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C. 一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D.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单选题]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单选题]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教育的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荀子
D. 老子
[多选题]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一一“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A.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李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力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于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达到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9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