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朗读课文(reading the text)、仔细观察(careful observation)、春风化雨、相互合作(mutual cooperation)、积极进取(keep forging ahead actively)、顽强不屈、观察学习理论、生生不已(occurs incessantly)、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单选题]"铜车马"出土地( )。
A. 开封
B. 洛阳
C. 西安
D. 南京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 进修培训
B. 同伴互助
C. 师徒结对
D. 自我研修
[单选题]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①教学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⑧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A. ①②③④
B. ②⑧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⑧
[单选题]有守恒、思维可逆并达到了去自我中心特点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单选题]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 强化说
B.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C. 从众说
D. 观察学习理论
[单选题]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多选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照要求作答。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g
枯 荣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A. (1)《草》是白居易的一首应考诗。全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抒发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扣题目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描绘出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occurs incessantly)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也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原上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布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为"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报火的凌虐。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主题:本诗通过直观地对自然演变进行描写,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出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诗句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全诗;
②认读并会写生字"枯""荣",理解字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体会诗人的情感,懂得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充满生命力。
(3)①请学生看着课文,齐读诗歌。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枯""荣"。(教师出示"枯"和"荣"二字的卡片,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啊?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办法记住"枯""荣"的字形)
明确:两个字都有"木"字部件这一特点,告诉学生"木"与草木有关。
④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大家说出来交流一下。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松、柏、杨、枝、材、林。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明确:这些字和"枯"一样,是左右结构。
⑤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空中写出"枯"字的笔画顺序。(意在使学生明确该字书写的笔画顺序)
⑥学生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上写出"枯"字,教师强左右结构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分配比例,书写过程中要横平竖直。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8el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