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冲刺密卷全部答案(03.09)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5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凡士林、破伤风(tetanus)、主要因素(main factors)、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间皮细胞(mesothelial cells)、间皮瘤(mesotheliom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s)、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大分子蛋白质(molecular protein)

  • [单选题]间皮瘤的瘤细胞来于

  • A. 鳞状上皮细胞
    B. 柱状上皮细胞
    C. 间皮细胞
    D. 移行上皮细胞
    E. 淋巴细胞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s)的是( )
  •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 [单选题]近3天,患者自觉右侧胸疼,第2次X线检查显示右侧肋膈角消失。诊断肺结核伴右侧胸腔积液,下列检查对了解胸水性质更有帮助的是
  • A. AST
    B. CK
    C. GGT
    D. LD
    E. ALP

  • [单选题]临床生化实验采取标本应用最多的是
  • A. 动脉采血
    B. 静脉采血
    C. 手指血
    D. 耳垂血
    E. 毛细血管采血

  • [单选题]动物采血应在末次免疫后,采血时间为
  • A. 1~3天
    B. 5~7天
    C. 7~10天
    D. 10~20天
    E. 20天以上

  • [单选题]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
  • A. 激发光必须很强
    B. 样品浓度应适中
    C. 待测物吸光系数必须很大
    D. 光源与待测器应与样品在同一线上
    E. 液槽厚度要足够厚

  • [单选题]活化生物素标记大分子蛋白质(molecular protein)后,影响生物素活性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分子蛋白质(molecular protein)中的赖氨酸的α氨基
    B. 连接臂的6-氨基己糖基团
    C. 大分子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
    D. 大分子蛋白的等电点发生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需氧或兼性厌氧
    B. 抵抗力强,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C.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D. 培养需要加入血液或血液成分
    E. 可分为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

  •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
  • A. 肉毒梭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破伤风梭菌
    D. 产黑色素类杆菌
    E. 脆弱类杆菌

  • [单选题]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 A. 仅有两个系统参与反应
    B. 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阳性
    C. 只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测定
    D. 仅能用于抗原的检测
    E. 不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阳性

  • [单选题]有关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角光散射粗略测定细胞大小
    B. 狭角光散射测细胞结构及其复杂性的相对特征
    C. 垂直光散射测量细胞内部颗粒和细胞成分
    D. 90消偏振光散射对嗜碱性粒细胞进行分类
    E. 检测原理采用激光技术

  •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是
  • A. 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B. 染色条件不良
    C. 细胞的退行性改变
    D. 内质网与核糖体融合
    E. DNA合成物质不足

  • [单选题]本周蛋白的本质是
  • A. 尿中的微球蛋白
    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C. 尿中游离的清蛋白
    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
    E.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重链

  • [单选题]导致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B.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C.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D.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
    E.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6x844.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