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B)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3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基本特征(basic characteristics)、《金匮要略》(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小柴胡汤(minor bupleurum decoction)、脾肾阳虚(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补骨脂(fructus psoralea)、毒副作用(side effect)、扶正祛邪、生石膏(plaster stone)、海螵蛸(cuttlebone)

  • [单选题]下列适用于“扶正祛邪并用”治法的是

  • A. 邪盛正未衰
    B. 正虚邪不盛
    C. 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
    D. 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
    E. 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诸证,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 A.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B.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C.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 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
    E. 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

  •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 A. 外感风寒湿之气
    B.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C.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D.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E.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 [单选题]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之热为
  • A. 湿热内郁
    B. 风湿化热伤阴
    C. 阴虚火旺
    D. 气分之热
    E. 血分之热

  • [单选题]脏躁病的见证是
  • A.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B.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C.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D. 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E. 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 [单选题]大头瘟临床基本特征是
  • A. 发热恶寒
    B. 发热头面,赤肿大
    C. 但热不恶寒
    D. 咽喉疼痛
    E. 头部发热

  • [单选题]下列炮制方法的目的,不属降低毒副作用(side effect)的是
  • A. 延胡索醋制
    B. 常山酒炒
    C. 甘遂醋制
    D. 半夏姜矾水制
    E. 巴豆压油取霜

  • [单选题]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最宜与补骨脂配伍冉药物是
  • A. 黄连
    B. 肉豆蔻
    C. 槟榔
    D. 莲子
    E. 赤石脂

  • [单选题]桑螵蛸与海螵蛸(cuttlebone)共同的功效是
  • A. 固表止汗
    B. 固精止遗
    C. 益脾止泻
    D. 敛肺止咳
    E. 止血止带

  • [单选题]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生石膏(plaster stone)共为君药,其配伍属于
  • A. 相须为用
    B. 相使为用
    C. 相杀为用
    D. 相畏为用
    E. 相制为用

  • [单选题]槐花散的功用是
  • A.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B.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C.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D. 清肠止血,养阴清热
    E. 养血止血,清肠祛风

  • [单选题]清燥救肺汤原方配伍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A. 石膏
    B. 麦冬
    C. 人参
    D. 阿胶
    E. 桑叶

  • [单选题]舌肿胀而青紫晦暗者,是由于
  • A. 气血壅滞,将要发斑
    B. 心脾有热
    C. 湿热痰饮上溢
    D. 中毒
    E. 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 [单选题]出现在应激源反应中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个体对于应激源的
  • A. 体质不同
    B. 认知评价不同
    C. 敏感度不同
    D. 反应强度不同
    E. 文化程度不同

  • [单选题]晶状体中医称之为:
  • A. 神水
    B. 晶珠
    C. 眼珠
    D. 白睛
    E. 黑睛

  • [单选题]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属于
  • A. 肝经郁热
    B. 肾阳不足,阳不化水
    C. 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 脾虚中气下陷
    E. 脾胃虚寒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6kgwp.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