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试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07.03)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3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金匮要略》(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肾上腺皮质(adrenal cortex)、《诸病源候论》(treaties on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 ...)、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s)、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自古以来(from time immemorial)、调胃承气汤(decoction for purgation and regulation ...)、《证治准绳》(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小承气汤证

  • [单选题]调胃承气汤(decoction for purgation and regulation )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

  • A. 湿热蕴蒸
    B. 郁热上达
    C. 上焦热盛
    D. 里热外蒸
    E. 燥结外发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泻热和胃
    B. 消滞除满
    C. 润燥软坚
    D. 泻热去实
    E. 通便泻热

  • [单选题]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
  • A. 脾失运化,清气不升
    B. 水饮内停,津不上承
    C. 瘀血内阻,津不上濡
    D. 下血日久,阴血受伤
    E. 肾气虚弱,气不化津

  • [单选题]下列有关中药道地产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蒙的黄芪
    B. 西北的人参
    C. 青海的大黄
    D. 甘肃的当归
    E. 宁夏的枸杞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
  • A. 大蓟
    B. 小蓟
    C. 白茅根
    D. 地榆
    E. 槐花

  • [单选题]参苏饮与败毒散二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 A. 柴胡、前胡
    B. 羌活、苏叶
    C. 茯苓、半夏
    D. 黄连、黄柏
    E. 人参、甘草

  • [单选题]胃脘冷痛喜按,吐清水,口淡不渴,舌淡嫩,脉沉迟无力,属于
  • A. 胃阳虚证
    B. 脾阳虚证
    C. 寒湿困脾证
    D. 寒滞胃肠证
    E. 食滞胃脘

  • [单选题]可出现脉压增大的疾病是
  • A. 动静脉瘘
    B.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 缩窄性心包炎
    D. 胸腹动脉型大动脉炎
    E. 肾上腺皮质肿瘤

  • [单选题]以下关于心理应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激源是心理社会因素
    B. 对工作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C. 可产生心理反应
    D. 可危及个人的健康
    E. 可产生生理反应

  •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 A. 不伤害
    B. 有利
    C. 尊重
    D. 胆识
    E. 公正

  • [单选题]记载了痹证之手指关节肿大者为"鼓槌风"的著作是
  • A. 《内经》
    B. 《金匮要略》
    C. 《诸病源候论》
    D. 《证治准绳》(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 《医宗必读》

  • [单选题]五脏来分阴阳,为"阳中之阳"的脏是
  •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 [单选题]胆道结石患者腹痛的性质是
  • A. 剧烈刀割样疼痛
    B. 钻顶样疼痛
    C. 胀痛
    D. 饥饿样疼痛
    E. 绞痛

  • [单选题]男,71岁。过劳后诱发左侧胸部剧烈疼痛3小时,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大汗出,四肢厥冷,舌淡紫,苔白腻,脉沉细弦。治宜
  • A. 宣通胸阳,散寒化浊
    B.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C.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E. 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 [单选题]男,42岁,因尿血反复发作3个月来院就诊,尿色淡红,无尿频、尿急,伴有尿痛涩滞感,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应为
  • A.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B.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C.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D.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E. 补脾摄血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68lk4.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