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肺活量(vital capacity)、应试教育(examination education)、张之洞、文化背景(cultural background)、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外部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曾国藩、出发点(starting point)、《劝学篇》、残疾儿童(disabled children)
[单选题]对残疾儿童(disabled children)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家是()。
A. 王夫之
B. 张之洞
C. 严复
D. 曾国藩
[单选题]教育活动的出发点(starting point)和归宿是()。
A. 教育内容
B. 教育质量
C. 教育目的
D. 教育方针
[单选题]我国最早把"教"与"育"两字连起来使用,表达"教育"概念的人是()。
A. 老子
B. 许慎
C. 孟子
D. 朱熹
[单选题]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肺活量正常情况下应当达到()。
A. 2000~2500毫升
B. 1500~2000毫升
C. 1000~1500毫升
D. 800~1000毫升
[单选题]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 学校的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单选题]“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活动论
[单选题]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特等教育
D. 终身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4gkr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