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某版教科书《真正的英雄》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学习快读”的特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1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主要内容(main contents)、举一反三、表达能力(expression ability)、生动活泼(liven up)、阅读课文(reading material)、故宫博物院(palace museum)、结合起来、《苏州园林》、各有千秋、多此一举

  • [单选题]某版教科书《真正的英雄》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学习快读”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 A. 练习系统
    B. 知识系统
    C. 助读系统
    D. 选文系统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先播放一段两人的对话录音,让学生注意细节并作记录。录音结束后请学生复述录音内容。对教师的这种做法,以下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请同学复述,可以有效检查学生听的认真程度
    B. 教师的这种做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在汉语言的语言环境下,让学生复述显得多此一举
    D. 课堂生动活泼,将听、说有效地结合起来

  • [单选题]某教材《敬畏自然》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他们变换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对上述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问题有助于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B.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C. 加强了对反问修辞表达效果的理解
    D. 关注对语言的品味和探究

  • [单选题]阅读《背影》的课例评析(节选),回答问题。从教学思路来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者主要从篇首讲至篇末;例二为“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选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的情感。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条的集聚,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景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个教学设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各有千秋
    B. 例三的教学设计旨在对句子的品析
    C. 三个教学设计的教学“切口”越来越细小,讲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D. 例一的人物、场景、情景分析有利于情感分析

  • [单选题]阅读《苏州园林》课堂导语,回答问题。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以旧引新,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
    B. 教师在巧妙的对比中设置疑问,能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C. 导入过于简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D. 紧扣文本导入,能够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408vj0.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