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不良情绪(unhealthy emotion)、相辅相成(complement each other)、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 theory)、为学之道、变化多端、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重要条件(important condition)、分镜头脚本、搞好关系(build good relations with)、文本具体分析
[单选题]朱煮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煮的教育主张的是( )。
A. 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之本
B.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C.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D.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致;而精致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测评中得分不高,很郁闷,活动中幼儿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霆。闵老师应该( )。
A. 严格待生,专注教学
B. 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 注重反省,调适自我
D. 迎合同事,搞好关系(build good relations with)
[单选题]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无关因素
[单选题]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在( )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A. 情境性教学
B. 直接教学
C. 程序教学
D. 随机进入教学
[单选题]望远镜的发明推动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1609年,伽利略亲手制造和改进了望远镜,并用来巡视天空。他的国籍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奥地利
[多选题]材料: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
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当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
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处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是"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
可见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important condition)。
(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是指文学中"虚"的部分,具体指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感觉化、意识的非图景化,如超现实的个人感觉等,镜头没有办法精确呈现;二是文字的思辨化,人的智性理解、抽象认识、高级概念等,很难图示和图解,镜头不好表达,只能交给文字。
(2)文字和图像相比,长处在于虚实相济,一是感觉化、非图景化,二是思辨化,能更好地管理高级概念,这些是图像无法做到的。没有文字只有图像,有些东西无法表达出来,而且人的意识活动也会退化。但文字和图像相比,也有弱势,图像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在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上大大优于文字。因此,文字和图像互有短长,一方的局限正是对另一方优势的确认,这不仅不会削弱对方,反而会促进对方的发展。优质的影视生产离不开强旺的文学生长,声色爆炸也会促进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所以文字和图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互为隐形的推手"。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z0q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