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中医外科学(副高)历年考试试题汇总(0AH)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8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研究成果(research results)、《金匮要略》(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清热解毒(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伤寒论》(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甲型肝炎(hepatitis a)、肾动脉造影(renal arteriography)、感染者(infection)、食欲不振(loss of appetite)、黄疸病(jaundice)

  • [单选题]具有活血止痛,消肿化痰功效的是

  • A. 三仙丹
    B. 黑虎丹
    C. 白降丹
    D. 八宝丹
    E. 红灵丹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哪种检查肾损伤不适用( )
  • A. B超检查
    B. CT检查
    C. 逆行肾盂造影
    D. 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
    E. 肾动脉造影(renal arteriography)

  • [单选题]慢性胰腺炎的四联症是
  • A. 腹痛、脂肪泻、糖尿病、腹部包块
    B. 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脂肪泻
    C. 腹痛、腹部包块、糖尿病、体重下降
    D. 体重下降、腹部包块、脂肪泻、糖尿病
    E. 腹部包块、脂肪泻、低血糖、体重下降

  • [单选题]睾丸在胚胎哪个时期开始下降到阴囊
  • A. 3个月
    B. 4个月
    C. 4~5个月
    D. 7~8个月
    E. 出生前后

  • [单选题]患者,男性,34岁。下腹部生疮,初起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抓破之后,肿痛加重,色红灼热,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12cm×12cm,兼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loss of appetite),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应为
  • A. 疔
    B. 疖
    C. 有头疽
    D. 脐痈
    E. 胯腹痈

  • [多选题]结核的特点是
  • A. 多生于四肢或胸腹部
    B. 累累如串珠状
    C. 结如果核、坚而不痛
    D. 溃后流脓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质
    E. 生于皮里膜外

  • [单选题]申请用血1000~3000ml,应抽标本多少毫升
  • A. 4~5ml
    B. 5~10ml
    C. 3ml
    D. 10ml以上
    E. 6~8ml

  • [单选题]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病人麻醉选择应是:
  • A. 全麻
    B. 硬膜外麻醉
    C. 腰麻
    D. 局麻
    E. 局麻加强化麻醉

  • [单选题]以下哪项患者使用过的敷料需焚烧处理:
  • A. 金葡菌感染者(infection)
    B. 大肠杆菌感染者(infection)
    C. 白色念珠菌感染者(infection)
    D. 气性坏疸者
    E. 急性传染性甲型肝炎者

  • [单选题]脱疽患者患趾暗红,足背汗毛脱落,趾甲变厚,趺阳脉消失,呈持续性静息痛,夜间尤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涩,治则应为
  • A. 清热解毒止痛
    B. 活血通络止痛
    C. 补气养血止痛
    D. 温阳散寒止痛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内容,人体“下先受之”的邪气是
  • A. 风
    B. 寒
    C. 湿
    D. 暑
    E. 火

  • [多选题]《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 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 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 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 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jaundice)以()分类
  •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 [多选题]运用温病通下逐邪法的注意点是( )
  • A. 里热未成实结者不宜盲用
    B. 平素体虚者宜攻补兼施
    C.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D.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E. 无郁热结滞者不宜盲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y763r.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