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考试题101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7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道德素质(moral quality)、呼吸困难(dyspnea)、阿托品试验(atropine test)、核心内容(core content)、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醛固酮系统(aldosterone system)、酸中毒(acidosis)、整体素质(overall quality)、日常工作(routine)

  • [单选题]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该是

  • A. 0.5~1:1以上
    B. 0.6~1:1
    C. 0.7~1:1
    D. 0.8~1:1
    E. 0.9~1:1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男性,45岁,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率41/分钟,律齐。门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1/分钟。下一步最合理的检查是
  • A. 直立倾斜试验
    B. 普萘洛尔试验(心得安试验)
    C. 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
    D. 阿托品试验
    E.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单选题]心力衰竭一般最常见的诱因为
  • A. 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B. 心律失常
    C. 静脉输液过多过快
    D. 严重贫血或大出血
    E. 肺部感染

  • [单选题]高血压危象组织器官损伤的组织学标志是
  • A. 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
    B.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ldosterone system)的激活
    C. 严重肾损害
    D. 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E. 小动脉的粥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

  • [单选题]以下患者体征中,符合重型哮喘的表现为
  • A. 呼吸困难,一般伴有出现潮式呼吸
    B. 端坐呼吸、存在哮鸣音甚至沉默肺
    C. 呼吸频率大于25/分钟
    D. 脉率>110/分钟、常有交替脉
    E. 意识清晰、语言流畅

  • [单选题]机械通气的目的不包括
  • A. 维持通气量
    B. 改善换气功能
    C.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D. 减少氧消耗
    E. 改善通气/血流比

  • [单选题]关于误吸的概念正确的是
  • A. 指食物、水分、唾液经声带裂隙进入气管
    B. 指食物、水分、唾液经声带裂隙进入食管
    C. 指食物、水分、唾液经胃管进入食管
    D. 指高浓度氧经气管进入气管
    E. 指食物、水分、唾液经鼻腔进入口腔

  • [单选题]重症病人常见的肾衰竭病因,不包括
  • A. 静脉应用大量造影剂
    B. 脓毒症
    C. 严重创伤
    D. 发热
    E. 大出血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引起水过多和水中毒的病因
  • A. 右心衰竭
    B.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C. 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E. 渗透阂重建,能兴奋ADH分泌的渗透阈降低

  • [单选题]有关非泌尿系统创伤后泌尿系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肾血管收缩
    B.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加
    E. 减少水钠排出,有利于维持血容量

  • [单选题]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新生儿窒息
  • A.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
    B. 窒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acidosis)
    C. 伴有乳酸中毒(acidosis)
    D. 临床表现Apgar评分为8分
    E. 常是宫内窘迫的持续

  • [单选题]医疗卫生工作者整体素质(overall quality)的核心内容是( )
  • A. 专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
    B. 医学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C. 专业技能素质和医学道德素质
    D. 医学理论素质和医学技能素质
    E. 医学道德素质和医学法学素质

  • [单选题]患者,男,17岁。在郊外活动时,不慎被蛇咬伤。PE:左腕部可见牙痕,错误的做法为( )
  • A. 清洗伤口
    B. 结扎咬伤部位
    C. 射抗蛇毒血清
    D. 服中药蛇药片
    E. 跑到就近诊疗所

  • [单选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Ⅰ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Ⅲ型超敏反应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y4xey.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