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写作能力(writing ability)、基本素质(basic quality)、《道德经》(moral classics)、人生哲理(life philosophy)、结合起来、"和为贵"、引经据典(chapter and verse)、《奥尔良的姑娘》、千古绝唱(the strategic shift)、打起精神
[单选题]席勒的哪部作品描写了瑞士人民不能忍受压迫,秘密地组织联盟,高呼"不自由,毋宁死"的誓言,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
A. 《奥尔良的姑娘》
B. 《阴谋与爱情》
C. 《麦布女王》
D. 《威廉·退尔》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刘备5万联军交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退守北方,史称( )。
A. 官渡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是说:上山虽然费力,但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然省力,但容易失足跌下山。其实,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人生容不得丝毫懈怠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克服困难登上了华山,站在峰顶上,他打电话向80多岁的老父报喜。老人在电话里告诫儿子,千万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只有平安地下了山,登山才算获得成功。
老人的告诫,使我想起"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下山之所以"难",主要是登山者体力和意志都有所衰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坠入山谷。经验证明,只有像上山那样小心谨慎,不因下山省力而懈怠一丝一毫,才能走好下山路。登山如此,人生之路亦同此理,我们不少人在攀登人生事业的"高山"时,处处小心谨慎。"步履"稳而又稳,可是到达"山顶"后。有的人在飘飘然中走"下山路"就放松懈怠不再谨慎了,于是"摔跤"的不少。
有些官员干部,做基层干部时,能够事事以百姓为重,等官居高位时,却松懈了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落得个跌落山崖。有些企业领导,在创业的时候能够奋斗不懈,谨小慎微,等功能名就后却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最终难以做大做强,甚至都不能平安着陆,最后误人误己。最近有些教师总喜欢告诉学生:高中苦三年不叫苦,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就可以疯狂玩了。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害了一批又一批学子。经过高中几年的艰苦奋斗,学生好不容易爬上了大学这座高峰,大学的四年,正是需要学生调整状态,平稳"下山",探索下一段人生旅途,为攀爬下一座人生高峰积蓄力量的黄金时期,但因为教师的"良言",学生开始在大学中浑浑噩噩,本该用于学习的大好青春,全都浪费在了吃喝玩乐上。最终,学无所成的有,难以毕业的也大有人在,甚至误入歧途的也是不少。人生的路很长,有崎岖泥泞的小路,需要我们时时留意,以免陷入泥潭;有康庄大道更需我们打起精神,因为一个不留神,我们可能被沿途的风景困顿住了双脚。上山的路,让我们耗尽心力,需要我们有坚持到底的勇气,以免半途而废;站于山上,一览众山小,俯视芸芸众生的骄傲自满更容易让人举步不前;下山的路,虽轻松省力,但不容的丝毫懈怠,否则一个大意可能摔落万丈深崖……
人生路漫漫,成功在哪里?你走了或十步,或九十步,但只要因为一次懈怠就可能戛然而止,而你的成功将永远在远方。
[单选题]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道尔顿制
B. 导生制
C. 特朗普制
D. 导师制
[单选题]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所强调的影响学习的因素是( )。
A. 知识和兴趣
B. 兴趣和努力
C. 兴趣和情感
D. 情感和努力
[单选题]三年级的学生小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与情感易交换,则他的气质类型最可能属于(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单选题]在我国古代,和谐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所言的"和为贵",就蕴含着对和谐境界的追求。
A. 老子
B. 墨子
C. 孔子
D. 孟子
[多选题]材料:
中国古典文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千古绝唱(the strategic shift):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难看出,这首词中有十个意象:箫声、秦娥、秦楼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围绕着这些意象,几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随着深夜的箫声渐次浮现出来。
现代学者浦江清在其《词的讲解》一文中认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所谓"合订本",显然意指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看上去这是事实。然而每吟诵这首《忆秦娥·箫声咽》,"秦楼月"的悲苦幽怨中,总是升起一股荡尽千古风尘的浩气,将词中画面一气呵成为色彩浓烈的悲剧,从而使人并不觉得那些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到它们是"独立成篇的",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谓"素描的合订本"中的合订,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词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没有崇高的审美情操,没有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是不可能有这种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的。这是只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才有的天才的艺术想象的结果。
诗词家常说,意象选择是诗词创作的主要方法。然而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换言之,是什么指导了意象选择?从《忆秦娥·箫声咽》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的十个意象,能在一首小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诚然,这里的思想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的看法。毋宁说,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这种"看法"绝无可能前后矛盾,而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才是《忆秦娥·箫声咽》中十个意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灵魂。也就是说,唯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严格说,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李白之所以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将十个意象完美无缺地排列组合成一首意义深远、气势磅礴的精妙好词,主要得力于他那气贯古今的思想。说实在的,《忆秦娥·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在一般人那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物,但这些平常物在李白思想的驾驭中,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都在思想的指挥下发挥自身的"音阶"功用,汇成了一支既悲苦凄清又威武苍凉的乐曲。
(摘编自李工《古典文学意象的示范》)
问题:
(1)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章,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这一特征予以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文章认为,"唯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也就是说,诗词创作者要有崇高的审美情操,要有敏锐的审美判断,要有娴熟的文学技巧。
(2)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意指诗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但是又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是独立的、支离散乱的。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那些画面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①诗词意象间的联系是审美的结果,如《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
②作者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需要崇高的审美情操、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画面与读者心神体会结合的产物,并非是单一的、片面的意象画面的独立展现。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
[单选题]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
A. "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 "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 "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 "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req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