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心电图改变(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态心电图、心电图记、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
A.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B.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D.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E.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患者女性,68岁,风湿性心脏病。应用洋地黄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胸闷、憋气,心电图如图3-14-4所示,诊断为()。
A. 窦性心动过缓,室内阻滞
B. 窦性心动过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 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D. 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 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单选题]患者男性,64岁,头晕、胸闷2天。心电图如图3-14-18所示。
A. C
[单选题]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
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A. 逸搏心率需<45次/分
B. 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C. 逸搏周期≥2倍PP间期
D. 心房率<135次/分
E. 心房率>心室率
[单选题]以下不符合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的是()。
A. 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有delta波
B. PR间期延长>0.20s,无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恒定,突然脱落QRS波群
E. 心房率>心室率,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43次/分
[单选题]以下最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的是()。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关于钩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副节律点对主导节律点产生正性变时作用的干扰现象
B. 两种节律之间的影响是通过电和机械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C. 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属于钩拢现象
D. 发生钩拢现象一定出现等频心律
E.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钩拢现象在临床上相对多见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qy3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