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6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主权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民权主义、民族独立(national independence)、民生主义(livelihood)、中华民国(republic china)、博大精深(broad and profound)、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ourgeois-democratic republic)、同盟会纲领、推翻清王朝、辛亥革命后

  • [单选题]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思想障碍,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内容主要围绕同盟会纲领进行,但不包括()

  • A.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 要不要与满洲贵族争夺权力
    C. 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ourgeois-democratic republic)
    D.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
  • A. 西藏
    B. 新疆
    C. 蒙古
    D. 外蒙古

  • [单选题]1917年,在()成立了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
  • A. A.上海
    B. B.北京
    C. C.南京
    D. D.广州

  • [单选题]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j9npd.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