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旋毛虫幼虫在动物体内适合形成包囊的组织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感染率(infection rate)、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疟原虫(plasmodium)、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生活史(life history)、甲型肝炎(hepatitis a)、旋毛虫病(trichinosis)、猩红热(scarlet fever)、败血病(septicemia)、旋毛虫幼虫(trichinella spiralis larvae)

  • [单选题]旋毛虫幼虫(trichinella spiralis larvae)在动物体内适合形成包囊的组织是()

  • A. 心肌
    B. 平滑肌
    C. 肠道
    D. 淋巴管
    E. 骨骼肌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间日疟患者经奎宁治疗3天,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后又出现疟疾,并在血中查到疟原虫,此种情况应考虑()
  • A. 疟疾复发
    B. 疟疾在感染
    C. 疟疾复燃
    D. 不同疟原虫混合感染
    E. 疟原虫重复感染

  • [单选题]甲型肝炎的人群感染率为()
  • A. 80%
    B. 50%
    C. 70%
    D. 60%
    E. 30%

  • [单选题]肝性脑病患者支/芳比值为()
  • A. 1.2~1.8
    B. 0.8~1.6
    C. 0.5~1.0
    D. 0.6~1.2
    E. 1.0~1.6

  • [单选题]关于钩虫生活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幼虫可随淋巴液和血液到肺
    B. 多数成虫在1~2年内被排出体外
    C. 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
    D. 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E. 杆状蚴从人体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 [单选题]关于旋毛虫病(trichinosis)的发病机制,错误的是()
  • A. 有过敏反应
    B. 成虫导致中毒性损伤
    C. 成虫引起消化道症状
    D. 与机械性作用有关
    E. 骨骼肌受累最明显

  • [单选题]并殖吸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 A. 吃不洁食物
    B. 生吃溪蟹或蜊蛄
    C. 蚊虫叮咬
    D. 粪便污染水源
    E. 吐痰传播

  • [多选题]下列传染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的是()
  • A. 败血病(septicemia)
    B. 猩红热(scarlet fever)
    C. 疟疾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伤寒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gxedx.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