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2022模拟考试冲刺试题268,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高中某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课课后写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选一首你体会最深的,写一篇鉴赏短文。”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A. 选文系统
B. 知识系统
C. 练习系统
D. 助读系统
2.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提出了语言文字应用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 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B. 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C. 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D. 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细心观察
B.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C. 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D.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4. [单选题]阅读《蜀道难》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是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我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了教室。今天,要给学生们介绍李白的《蜀遭难》,这就是当年被贺知章赞叹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的李白的成名之作,那么飘逸、雄奇、豪放的辉煌之作啊,让我自,己都激动不已。这首诗已经布置了课前预习。课上,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了李白的生平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诵读。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你们喜欢哪一段,可以自己来尝试着给大家读一读!”有两个同学主动举手读了其中两段,语音准确,态度认真。虽有一些不足,不过作为第一次自行诵读,应该是不错的。然后我让全班齐读了整首诗。可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读得非常平淡,说平淡都不准确,应该是--有气无力:节奏不稳,气息不匀,声音细微,波澜不兴,情感隔离,兴趣不高。我没有批评不足,仍然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可是沮丧的感觉似乎正在弥漫,任我怎么启发鼓动,就是再没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了。无奈之下,点了一两个同学,居然因为害羞,站着完全不开口。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好,那我就来助你们一臂之力。大家来推荐一个同学,我来教授他‘蜀山派’秘笈,读好这篇《蜀道难》!”大家一听来精神了,刚好班上有三位同学正在学播音主持,大家公推了其中一位男生来做我的这位“入室弟子”。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教学语言幽默.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评价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C. 教学氛围活跃,朗读指导具体、明确
D.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教学
5. [单选题]学习完《边城》,教师要求学生自选文体和角度描述对这座边城的印象,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来评价。对这一教学活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涵.
B. 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C. 注重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D. 描述对边城的印象,注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6. [单选题]请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回答后面的问题。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行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和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题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对以上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B. 语文存在于生活之中,实践性就是语文的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C. 语文课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
D. 语文课程要特别重视人文性,实现人文性后再体现工具性
7. [单选题]阅读《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时把“雷峰塔”的“峰”误写成“锋”)师:这位同学字写得很好,不过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许多同学举手)啊,看来大家都发现了。好,你来说。生1:他把“山”旁的“峰”写成了“金”旁。师:想想看,这个错误怎么造成的?生2:受了雷锋同志名字的影响。生3:太粗心,没有仔细观察。师:他们两人讲得都对,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讲出来。大家再想想。生4:他没有弄清楚这座塔为什么叫“雷峰塔”。师:那就请你告诉他,行吗?生4:注解里有说明的,这座塔建造在叫“雷峰”的山上,所以叫“雷峰塔”。它跟雷锋同志没有关系的。那是山名,所以“峰”字是“山”旁。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B. 从辨别字入手,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C. 侧重于对字词的学习,以扫清字词障碍
D. 重点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8.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努力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母语,原本就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将来生活的重要交际手段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各科都是孤立进行教学,学科本位的思想太严重了。课程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知识的联系,以及科目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说语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考试存在的弊端,而导致的应试和素质的冲突。课程过度的强调统一,东、南、西、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统一的内容,使课程变凝固、僵化,缺少了弹性。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新课标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 高中阶段有必要设置统一的必修课程,以实现语文的均衡发展
C. 如今强调有个性地发展,不需要设立统一的必修课程
D. 各科是彼此联系的,必须杜绝学科本位的思想
9.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一篇课文向学生讲什么、怎样讲,可能每一位老师的处理都不同,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招来异议。而优秀的老师绝不是把一篇课文只当成一篇课文而是把这课文当成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有些时候表现为朴素甚至是单调无聊的操作,有些时候表现为精彩纷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时候为精心的品读体悟,有些时候为奋笔疾书中的深思……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A.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B. 授课内容和方式由教师个人素养而定
C. 语文是一个整体,教学应善于把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D. 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可以尝试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
10. [单选题]在古诗文章节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应该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B.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C. 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D. 需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