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基本素质(basic quality)、全体学生(all students)、积极因素(positive factors)、具体问题(concrete problems)、推己及人(considerateness)、人无完人、具体分析(concrete analysis)、屡教不改、每一个学生、重要一环(an important link)
[单选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与思考能力,下列各组数字填入数列"1、3、7、13、23、_、_107空缺处,正确的是( )。
A. 28、57
B. 29、6
C. 37、59
D. 39、65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
A. 校本教研的意识
B. 课程开发的意识
C. 长善救失的意识
D. 示范引领的意识
[多选题]材料: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A. 【参考范文】赏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应如何赏识学困生呢?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
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an important link),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单选题]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试金石,作者的课程编制被称为目标模式,这位作者是( )。
A. 博比特
B. 施瓦布
C. 泰勒
D. 布莱梅尔德
[单选题]投射效应:是指在认知或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自己相似的特征推己及人的情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投射效应的是( )。
A. 乐善好施的人,认为天底下都是好人
B. 疑心重的人,认为处处会有人想害他
C. 他是一个极其聪慧的人,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聪明无误
D. 一向成绩极差的王明这次考试成绩优异,老师说他一定作弊了
[多选题]材料: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线。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问题:
(1)文章认为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concrete analysis)"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意义。(10分)
A. 【参考答案】
(1)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但开始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伦之有周孔"表明周公、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贡献突出,具有很高的地位;而曹植的造词炼句在"文的自觉"方面有创始意义,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用"人伦之有周孔"来比曹植的文学贡献,表达了对曹植的"文的自觉"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8p6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