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教师在讲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一句时,提到这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5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人民利益(interests of the people)、修辞手法(rhetorical devices)、表达能力(expression ability)、童话故事(fairy tale)、学生的主动性(students ' initiative)、《孔乙己》、充分调动(fully mobilize)、妄自菲薄、主动性和积极性(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一句时,提到这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课后让学生再搜集些运用借代手法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春天的脚步近了
    C. 月亮像圆盘
    D. 飞流直下三千尺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意义时,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总结。以下笔记中“以”的用法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B.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C. 遂许先帝以驱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把”“拿”“用”等)
    D.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

  • [单选题]学习《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师准备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 A.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
    D. 如果首长一句话不讲,扔下“有线”,全用“无线”去了,那我们才受不了呐

  • [单选题]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学的朗读。生:我认为三位同学朗读得不错,语气上能够体现出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已的冷漠,体现酒客对丁举人的敬畏,特别是读到“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时声音颤抖更能体现对丁举人的敬畏。师:好,点评得不错。师:(出示幻灯片)现在我们围绕着第10段,完成下列问题。形式是分组进行抢答。生:我们回答第二题:“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从上文可以知道,孔乙己不是大盗,只是小偷,偷的仅仅是书呀、纸、笔之类的小东西,他去丁举人家偷东西也只是偷小东西,而丁举人把他抓住后打一下也就罢了,可是却打了大半夜,而且打折了腿,可见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师:说得太好了,给点掌声鼓励。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题:“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师:何以见得?生:从“竞”字可以看出,孔乙己会偷到丁举人家去是自己发昏,出乎大家的意料。还有“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丁举人的敬畏之情。师:分析得好!对上述课堂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总结了具体的方法
    B. 教师适时的点拔起到了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C. 学生互评,教师点拔,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D. 点拔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

  • [单选题]学习完《皇帝的新装》,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童话故事会。每小组选一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小组成员帮助他(她)选好童话故事,并帮他(她)准备,听他(她)给本组同学讲,大家听后再给他(她)以具体的指导。然后各小组的代表再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评委人,事先宣布评分标准。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 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B. 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C. 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D. 能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5d3wd.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