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3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因材施教、客观存在(objective existence)、法律规定、发展过程、任课教师(teachers who)、表现性目标(performance goal)、古今中外、不公开审理(heard in private session)、得出结论(conclusion that)、教学参考资料(teaching reference)

  • [单选题]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 A. 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 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 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以显性化、精确性、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是( )。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 [单选题]关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最近发展区"是对"量力性原则"的重大冲击
    B. 良好的教学应当看重儿童发展的未来
    C.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是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继承
    D. 依靠智力测验确定儿童当前智力水平就能确定他的发展状态

  • [单选题]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 A. 情感
    B. 意志
    C. 性格
    D. 气质

  • [单选题]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
  • A. 学生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罚站3小时
    B. 初中生李某偷窃了王老师500元钱,学校将其开除
    C. 赵某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13岁的儿子辍学打工
    D. 人民法院对17岁的张某抢劫一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heard in private session)

  • [多选题]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拓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 A. 【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这体现了陈老师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材料中,针对王春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的特点,陈老师私下和他进行交流,给予他鼓励,最终使他克服了胆怯。这体现了陈老师懂得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陈老师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3l8gx.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