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认为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 根据以上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A.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这说明,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们获得真知的途径,强调的是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我认为,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二者不可绝对分开。
读万卷书就是要博览知识学问。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箴言: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等。这些名言都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读书能让人透过别人的视角看世界,书里有漫长的历史,有精彩的故事,有广博的智慧,有那些因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我们无法亲听、亲见的一切。书籍,为我们的心灵开了一扇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所得,有所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以最低的成本了解世界间接经验的方式,而"行万里路",是对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不经蜀道,不知蜀道之难;不见长江,不知长江之急;不登华山,不知山峰之险。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人是在行走中遇见不同坐标的,在行走的路上,我们会经历未曾经历的,体验未曾体验的,遇到未知的很多人和事他们会告诉我们不同的故事和人生,这远比书上的文字鲜活生动。行走是一种进入生活的态度,只有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会学会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把书中的知识升华为自己独有的能力和智慧。
明代圣人王阳明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知行合一,知是指知识,行是指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要不断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只有知行合一,去看、去听、去感觉,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感悟这个世界。只行路,不读书,即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会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边读书边行路,把书上读到的在行路中印证,把路上看到的在读书中领悟;用读书来指导行路的方向,用行路加深对读书的理解。这样才能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地。
清代的学者梁绍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这句话意为:阅读了万卷书,行走过万里路,拿出来炫耀的自然是他人,我通过它受益良多。无论是读书还是行路都是为了增长见识,对世界、对人生有自己的深刻体会,二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