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单选题]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赞可夫
D. 布鲁纳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17~18小题。
案例:
读书·实践·收获
①我曾为一段曼妙的钢琴曲所触动。那优雅的旋律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下决心投入了钢琴的学习。可未尝试多久我便发现,自己所演奏出的不过只是一个个拼凑而成的断音,尽管旋律可谓悦耳,却始终无法打动人心。
②抱着这样的烦恼,我翻开了《贝多芬传》。在书中,我仿佛看见了那个身影--贝多芬,身患重病却坚强地在琴前创作的身影。他的命运无疑是多舛的,可他却没有曲服,坚决而肯定地说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失聪并未阻止他在音乐路上的前行,他坚强地战胜病魔,作出了一篇又一篇经典的乐章。读到这儿,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命运交响曲》的旋律。此刻,这旋律是多么振撼激昂,比我之前所听过的每一次都要更加猛烈,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捶击在我的心头。我看到了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与这旋律所结合,于我而言更加震动。不觉间,我早已泪流满面。
③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我不仅学习了乐理,还懂得了要使音符充满情感,音乐才能更加饱满。
④在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收获。音乐不仅是音律的结合,更包含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每一个演奏者对音乐的看法都不同,奏出的旋律的内涵也不同,是演奏者赋予了旋律第
二次新生,让音乐有了灵魂。正因人对旋律的表达与理解产生了共鸣,旋律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才能够触动人的内心。这便是书所教给我的道理。问题: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2分)
A. 17.错别字:"曲服"的"曲"应改为"屈","振撼"的"振"应改为"震"。
病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以上病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演奏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18.缺点:标题与内容契合度不高。该文标题为"读书·实践·收获",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贝多芬传》给"我"带来的收获,并没有强调"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小作者可对阅读《贝多芬传》有所感想后的相关实践活动进行补充、丰富,如在叙述明白了音乐因情感而饱满的道理后,小作者应加入对之后参与的实践活动的描写,可针对某一与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来细写,也可同时叙写其所参加的多个实践活动。在这一描写过程中,小作者应逐步展现其个人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或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将从实践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灌注于钢琴练习,指明弹奏钢琴时,因在实践中积累了独特的生活情感,琴声分外悠扬,分外动人心弦。
[单选题]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
A. 学科的教学目标
B. 班级的教学目标
C. 课程单元的教学计划
D. 教师的教学目标
[多选题]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
A. √
[多选题]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 情绪依赖于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C.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D. 情绪具有外显性、冲动型,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单选题]在PowePoint2003中,大纲工具栏无法实现的功能是( )。
A. 升级
B. 降级
C. 摘要
D. 版式
[多选题]社会中心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
A. 错。社会中心课程论即改造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该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主张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课程应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据此可以看出社会中心课程论并不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29p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