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疟原虫(plasmodium)、病原体(pathogen)、保护性(protective)、配子体(gametophyte)、规律性、发育阶段、浆细胞(plasma cell)、黑热病(kala-azar)、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单选题]疟原虫感染所导致的贫血表现最轻的是()
A. 恶性疟
B. 间日疟
C. 卵形疟
D. 三日疟
E. 三日疟和间日疟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典型急性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的粪便呈()
A. 果酱样的黏液血便
B. 黄色水样便
C. 鲜红的脓血便
D. 白陶土样便
E. 蛋花样便
[单选题]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E. 血液系统
[多选题]常见的引起人类疟疾的病原体种类有()
A. 间日疟原虫(Pvivax)
B.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C.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D. 卵形疟原虫(PovalE.
E. 娄勒疟原虫(Pknowlesi)
[多选题]弓形虫发育阶段中与传播和致病有关有()
A. 滋养体
B. 包囊
C. 裂殖体
D. 配子体
E. 卵囊
[多选题]关于黑热病(kala-azar)的临床特征,正确的是()
A. 长期发热
B. 进行性脾大
C. 只有白细胞减少
D. 贫血明显
E. 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均显著下降
[多选题]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
A. A, B, C, D, E, H
[多选题]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
A. A, B, C, E
[多选题]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
A. B, C, D, E, F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zno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