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王某与夏老师产生了一点误会,第二天带领十名左右的大汉闯进校园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7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comprehend by analogy)、潜移默化(imperceptibly influence)、主要原因(main cause)、基本功能(basic function)、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客观事物(objective things)、19世纪末20世纪初(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 ...)、自我教育法(self teaching approaches)、心理活动。

  • [单选题]王某与夏老师产生了一点误会,第二天带领十名左右的大汉闯进校园,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针对王某,应当( )。

  • A. 追究其民事责任
    B. 追究其刑事责任
    C. 责令其赔礼道歉
    D. 给予行政处罚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关于观察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 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B. 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括动不稳定,各种表现具有偶然性,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观察
    C. 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较为客观可靠
    D. 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
  • A. 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 [单选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 实际锻炼法
    B. 榜样示范
    C. 陶冶教育
    D. 知道自我教育法(self teaching approaches)

  • [多选题]材料一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 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三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 这次高潮与隋唐时期第一次高潮的不同点是因为日本学习西方有成效,所以中国人到日本去,学习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来挽救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瓜分危机的中国。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问题: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 A. (1)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交往频繁;以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技术成果为主;日本来华以留学生居多。 原因: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想尽力学习唐文化,改变落后状况。 (2)19世纪末20世纪初(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中国向日本学习资产阶级文化;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的人数逐年增加。 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而学习;日本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rnj8q.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