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持之以恒(perseveration)、博览群书(well-read)、消化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山顶洞人(upper cave man)、河姆渡遗址(he mu du site)、纸上谈兵、北京人遗址(sinanthropus site)、古今中外、浮光掠影、互相矛盾(mutual contradiction)
[单选题]某大学生收到一封要求帮助查找一位该校上周日在长途车站送迷路老人回家做好事大学生的求助信,该学校经过调查发现当日只有甲、乙、丙、丁
四个大学生去过长途车站,学校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的说法互相矛盾(mutual contradiction)。甲说:这好事不是我干的。乙说:我估计这好事肯定是丁做的。丙说:乙为人最热心,肯定是乙做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假话,那么到底是谁做的好事呢?(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四个人在议论一位作家的年龄。甲说:"她不会超过35岁。"乙说:"她不超过40岁。"丙说:"她的岁数在50以下。"丁说:"她绝对在40岁以上。"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的对
B. 她的岁数在45-50岁之间
C. 丙说的对
D. 丁说的对
[多选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博览群书总还是要的,读书人喜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仔细想想,在人身上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真正读懂、读通、读化了的那几部书。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本。不少于800字。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读书如熬粥
宋真宗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爱迪生说:"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读书是人类认识世界最简单的途径,这一认知放诸古今中外皆准。但同样是读书,为什么有人读出了一个天下,有人读出了满腹经纶,有人读出了锦绣文章,有人却只会"纸上谈兵",有人却读过即忘。很简单,这和同样是熬粥,有人能熬得鲜香诱人,有人熬出来的却难以下咽一样。
熬粥要选择好米、好水,熬粥要有耐心,须持续,需文火慢炖。读书需要选择好书,需要耐心细读,需经年累月。
读书,贵在选择。世上的书籍浩如烟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取一瓢饮。更何况书还有好坏之别,不是随便翻开书本都有益,也不是舀到瓢里都是"水",必须对饮哪一瓢有所选择。周国平先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有些"鸡肋"之书,弃之可惜,想粗读一遍,也算对得起它们,可这样的书也有很多,对得起它们的代价就是始终对不起自己。所以"还是要从最好的书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读好书的目的还在于它关乎人的精神发育。如果不加选择,所读并非精品力作,而是赝品"水货",就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败坏阅读"胃口",影响精神发育,同时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对学习的一种亵渎。读好书就是要阅读经典。经典是历经时间的淘漉而筛存馈赠给我们的"真金",它是人类精神的阳光,是人类最崇高的创造。读这样的书才能使我们思想澄明、视界敞亮,成为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人。
读书,贵在耐心细读。晋代陈寿和南朝裴松之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诗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囫囵吞枣更不会有什么收获,读书不在于读得多少,而在于真正读懂了多少,消化了多少。而反观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大,空闲时间少,能够耐心细读一本书的人越来越少,满足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阅读的越来越多。熬粥,须用文火,方能烹出每一粒米的香糯,读书亦应拿出老牛吃草的耐心,慢慢咀嚼,方能妙悟语言,对话作者,在对作品的深情凝眸中获得心灵的智慧。
读书,贵在持之以恒。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永远读不好书。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持之以恒。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禾苗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察觉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察觉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增长,日有所长。'"读书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朝夕之功。茶余饭后,课间课外,每个紧张忙碌的生活缝隙里,展书一卷,捧在手里,看在眼里,印在心里,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对话好书、研读好书,未尝不是一种满足。
有人说读书就要博览群书,但我却认为只有用心选择的书才能契合心灵,才能塌下心来真正走进去;有人说浅阅读才能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我却认为,只有读懂、读通、读化一本书,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成为滋养人体的最佳补品;有人说到用时方读书才是不浪费时间的明智之举,但我却认为持之以恒地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融进一个人的血液,读书之用才能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单选题]结构课程论的倡导者是( )。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施瓦布
D. 施良方
[单选题]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 )。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经验内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单选题]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断训练,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的成绩提高,而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判断的成绩没有提高。可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学习定势说
[单选题]"意大利地图的形状像皮靴"是精加工策略中的( )。
A. 谐音法
B. 音符法
C. 经验联系
D. 形象联想
[单选题]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A. 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 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
C.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全体国民的民主
D. 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单选题]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由外国人控制。20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 )。
A. 魏源
B. 左宗棠
C. 詹天佑
D. 茅以升
[单选题]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sinanthropus site)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qw0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