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到下课,但教学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8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心理特点(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音乐作品、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劝学篇》、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心之官则思(heart has function of thinking)、五星红旗、双簧管演奏

  • [单选题]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

  •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组织形式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这句话提示教师( )。
  • A. 尊重和欣赏学生
    B. 对学生严慈相济
    C. 对学生因材施教
    D. 团结和关心学生

  • [单选题]在Excel中,工作簿是由( )组成的。
  • A. 单元格
    B. 文字
    C. 工作表
    D. 单元格区域

  • [单选题]"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首先在( )中提出的。
  • A. 《论语》
    B. 《孟子》
    C. 《学记》
    D. 《劝学篇》

  • [多选题]下列关于学校文化所具有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 它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
    B. 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C. 它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D. 它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 [单选题]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识策略
    D. 复述策略

  • [单选题]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 A. 正态分布
    B. 负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 [单选题]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
  • A. 年级
    B. 班集体
    C. 学校
    D. 挚友

  • [多选题]针对《红旗颂》,运用新课程理念,设计一节欣赏课。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基本环节。
  • A.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红旗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享受音乐美过程的愉悦。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音乐的主题,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难点】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 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3.导入课题《红旗颂》: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本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聆听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赏析做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教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可以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出的艰苦的战争年代的景象。 (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第二主题就处理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教师可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6.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风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图片:天安门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 再听,分析其有什么变化?(情绪更高涨了)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哼唱,可以动起来。并注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3)听后交流。 (4)完成活动:有表情地朗诵《中国龙》。 (5)以升旗仪式结束本节课。(出示幻灯片,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次完整聆听。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要为祖国增光添彩。

  • [单选题]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 A. 教学认知能力
    B. 教学反思能力
    C. 教学监控能力
    D. 教学操作能力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kzgdk.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