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性格特征(character traits)、灵活运用(flexible applic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鸦片战争前(before the opium war)、生死存亡(grave crisis)、《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如授人以渔、因循守旧(conformism)、叶圣陶先生
[单选题]学生小明早已达到入学的适龄阶段,但由于父母因交通事故离世,现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生活困难,根本无法完成义务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对于小明的受教育权利,具有保障责任的是( )
A. 儿童福利机构
B. 当地人民政府
C. 刘某的监护人
D. 当地教育机构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
A. 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B. 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C. 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
D. 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
[单选题]“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 )。
A. 秦穆公
B. 晋文公
C. 齐桓公
D. 楚庄王
[多选题]材料:大地山河茅盾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钦乃,飘然而过,总是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干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撇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问题:(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7分)(2)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7分)
A. (1)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要了解“西北高原”的意义,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的原因。(2)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多选题]材料: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有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从来都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是用其独有的问答法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家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篇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A. 【参考范文】让学生“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达到而难于达到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首先是教学生学会观察,“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其次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最后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发现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位哲人曾说:“学习的快乐是发现。”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解析】写作思路:(1)该题目立意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思考,主题为教会学生学习,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因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些古人及古文中的话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不要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注重启发诱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2)可以写议论文,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意义这个角度去写,或者写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操作方法都可以。选择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套路。(3)扩充稳重的论据方面较难把握,建议可以搜集相应论据。(4)除了孔子、苏格拉底所说的对学生注重启发诱导与传授方法的名言,我们所熟悉的比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都可以用在作文中进行写作。(一)评分标准: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应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学应注重启发诱导”“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重要”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三等(24-12)围绕怎样做个好老师,好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等角度,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四等(11-0)无法理解或完全错误理解材料意思,“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佳,誉满京华,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想在报纸上登广告,但广告怎么写,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戏班子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一一一梅兰芳。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一一一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茶戏园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就这样,先生在上海一唱走红。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大学》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曾经说过:“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创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进入21世纪,创新更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创新引领科技的未来。如果没有创新,世界上第一盏电灯就不能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如果没有创新,第一架飞机就不能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因为创新,电灯取代了蜡烛,楼房取代了平房,空调取代了风扇。因为创新,科技日益进步。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回顾中国历史,在15世纪以前,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后便逐渐从强盛走向没落,来到鸦片战争前夕更是腐朽到极点,从头到脚都烂透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因循守旧(conformism)、不思创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相创新,如果我们不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就有可能重蹈近代史上那种濒临亡国灭种的悲剧。所以邓小平告诫:“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同志更是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两代领导人都把创新与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连。创新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创新才能在世界潮流激荡中站稳脚跟,惟创新才能让国家在持续健康发展中强起来。创新让艺术百家争鸣;创新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让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可以让艺术百家争鸣、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可以使一个民族挺起脊梁,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创新让社会充满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解析】(一)评分标准: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的职业光辉伟大”“教师的工作职责”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素质”等角度,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三等(24-12)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容残缺和语言表达基本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标题:不写,扣5分;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
[多选题]材料:芳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芳芳就认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问题: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案例做出分析。
A. (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并派生出片面性的特点。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典型的幼儿思维过程是具体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幼儿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事物的生动形象。(2)芳芳之所以说水变多了,是因为她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长”了),而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3)芳芳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这是因为其思维发展的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善于全面地看待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幼儿思维的片面性常常使其“好心办坏事”。
[单选题]江老师在教育日记中写道:“当遇上烦恼时,我会推开窗户,让沁人肺腑的新鲜空气飘进来;走近孩子,让甜美稚嫩的童音感染一下;放声歌唱,让美丽的音符驱散忧愁,翩翩起舞,将一切不快和烦恼抛之云外…….这表明江老师( )。
A. 具有心理调适能力
B. 具有反思意识
C. 具有心理干预能力
D. 具有艺术造诣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jj3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