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模拟练习题108,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1. [单选题]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他既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又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张老师需要进行的是( )。
A. 行为取向的义利调适
B. 生活工作的角色调适
C. 行为选择的动机调适
D. 师生之间的人际调适
2. [单选题]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B.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C. 教师即研究者
D. 教师只是知识的使用者而非知识的生产者
3. [单选题]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标、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
A. 概念学习
B. 命题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符号学习
4. [单选题]小伟过分害怕狗,通过让他看狗的照片,谈论狗,远看狗到近看狗、摸狗、抱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
A. 全身松弛训练
B. 系统脱敏法
C. 行为塑造法
D. 肯定性训练
5. [多选题]简述"马一角,夏半边"。
A.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潆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6. [单选题]格列柯是从( )来到西班牙的画家。
A. 英国
B. 法国
C. 伊朗
D. 希腊
7. [单选题]刘伟14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用双脚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刘伟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 补偿
B. 宣泄
C. 升华
D. 投射
8. [多选题]材料: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请你结合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18分)
A. 从学习策略的角度,给小王提出的学习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王应正确运用时间管理策略。根据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不花时间复习的情况。小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时间管理策略: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根据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包括根据自己的生物钟、一周内或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等来安排学习活动;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第二,小王应正确运用组织策略。小王总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组织策略可以帮助小王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小王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运用组织策略将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或使用主题纲要法、符号纲要法等来促进学习。第三,小王应正确运用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学习方案等。小王既要制订平时的学习计划,为自己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又要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才开始复习的情况。第四,小王应正确运用复述策略。在进行考试复习时,小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不应总是在快考试时才复习;②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起来,视材料的性质、数量、难易程度以及记忆已经达到的水平而定;③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④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的干扰作用。
9. [多选题]材料 人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思想环境。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见识簇拥和包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重要思想,那些在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epoch-making significance)的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几乎没有稍稍深入地阅读。他们长期以来依赖和接受的所谓“思想”,不过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包、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就是这些构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资源。虽然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和掺杂了一些重要观念,如古老传统钟的先哲思想之类,但大致都是多次转手之物,是凌乱的或被他人改造过的、与种种世俗见解搅拌和嫁接在一起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影响所谓的“思想”的形成,左右日常生活观念。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艺术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时事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人的力量来自于思想,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最起码的阅读,否则就不知道世界之大,历史之长,思想之多,难免将自己封闭在平庸的见识中。求知者的痛苦来自交流的障碍,比如不能阅读其他民族的思想原著,或不能顺畅无碍地接受中国古典。有些译品的确难懂,只好勉强吞咽。许多思想家的原作是平易流畅的,经过译者翻译就变得疙疙瘩瘩了。获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是我们的权利,获得这样的权利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语言的条件,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译事发达的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程颢、朱熹、王阳明,这些古代哲人的著作虽然难懂,好在都有译文。这些重要的思想家说过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当然应该知道。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自认为有了深刻的发展,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他人就已经说过了。国外的思想家,康德、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达尔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等,其阅读意义与中国先哲相同。总之争取机会跟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思想对话,哪怕是浅浅的理解,都是极其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会容忍自己的茫然无知,形同懵懂,不知道我们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么多了不起的见解和发现。 思想和知识与艺术理解紧密相连,比如谈到西方文学,有人读得很热,开口即可历数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听起来总有点“隔”, 总让人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因为读者对基督教,天主教知识并没有人门,而西方文学大都滋生于基督教,天主教的文化土壤上,哪怕是反对这些宗教的人也同样如此,有人曾发出感慨:过去读托尔斯泰、陀思妥那夫斯基,觉得一切懂了,后来深入接触过基督教,回头再看他们的著作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方便,简直就是豁然开朗(be suddenly enlightened)。 这是因为真正的理解还要从文化开始,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反省,问自己是否闭塞和懒惰,是否错过了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检点下来,我们会发现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它们几乎不带有实用主义的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即便是转引于思想家的,也往往没能真正地全面地传达出思想家的本意。就精神层面而讲,我们极容易生存在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交织而成的所谓“见识”之中, 并以此构造其个人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的思想来源。思想环境一旦破坏了,也就意味着长期处于低微的精神水准之下。 问题: (1)文章第一段所言“见解”指什么“依据这些“见解”形成的“思想”来为人处世,有什么“后果”?请根据文意,分别做出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理想的“思想环境”是怎样的,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分) (摘编自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
A. 参考答案
(1)这种“见解”是来自平时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从各种小报、娱乐媒体上得到的各种见解。
后果:长此以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遵循的标准,不过是取自庸常的似是而非,对社会的判断,对文学的判断,对诸多问题的判断,不可能具备更高更清晰的思维坐标。
(2)理想的“思想环境”应当是开放的、完整的、直接的。不可闭塞于一处,要积极的追寻思想的源头,要积极吸取先进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
意义:①如果我们闭塞与懒惰,就会使自己错过一些了不起的思想与智慧。之久会导致我们整体听来的一些见解、主意和方法,都是在世俗风尘中转来递去之物,这必定带有实用主义目的、个人的欲望和自私偏狭的认识。②精神上,我们极易将庸俗社会学、市井意识和浅薄机灵所交织的“见识”构造自己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思想来源。一旦思想环境被破坏,将长期处于低微精神水准之下。所以构建一个开放、完整、直接的思想环境是尤为必要的,它会引领我们创造更高的思想境界。
10. [单选题]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 卢梭
B. 培根
C. 康德
D.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