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9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单选题]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纺织机的发明
    C. 电力的发明
    D.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阅读文本资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舒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重视云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搬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5分)
  • A. 【答案】19.语文课程除了教授学生重要的知识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成功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安排:①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恰当、合理、贴切的教学导入形式,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道理。②文言文教学应强调读的作用。教师可安排范读、自读、分组朗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以读促思,在诵读中理解文本,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领悟文章的深层含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应在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所蕴含的人生道理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快速形成情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能在生活中正确对待险境,形成于己、于国的忧患意识,不贪图安逸享乐。 20.(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②认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②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①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②教材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文内容较为浅显,说理性强,学生在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即论证的方法以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单元介绍对教学也做出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程,要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③学情分析 八隼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但由于文章距离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文中所要表达的道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学习起来还有难度。 2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师请学生分享"温水煮青蛙""鲶鱼效应"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简介,作者简介。(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把握脉络。(1)听录音,注意节奏、停顿,解决字词。(2)自由朗读,分小组自主探究翻译文本的内容。 三、赏析品鉴 1.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描述的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是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2.指导小组讨论,这六个人有何异同呢?作者写他们是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讨论完成后,小组代表分享,其他小组自由发言补充,学生互评,老师引导,适时点评。相同点总结: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②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才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作者的观点:人要经受磨炼才能成功。 3.引导学生思考: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运用谈话法教学。总结:举例论证。作用:作者多方面举例(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说服力强。 4.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上文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明确第二自然段的论点内容和论证方法。教师总结:论点:国家常常没有忧患意识,则往往会遭至灭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四、升华主题联系自身的实际,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明确: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五、小结作业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课下请学生搜集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 [单选题]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 A. 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B.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 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 [单选题]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 A. 职业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基础教育制度
    D. 成人教育制度

  • [单选题]下列成语中,源于荆轲刺秦王故事的是( )。
  • A. 四面楚歌
    B. 投笔从戎
    C. 图穷匕见
    D. 完璧归赵

  • [单选题]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
  • A. 对教学重点在语普、语调是予以强调
    B. 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市即点名批评
    C. 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
    D. 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4541.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