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CRT上部有报警区,点击()可以确认最新报警区的两条最新报警。精馏过程与其他蒸馏过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某管道上压力表示数为4.2MPa,则该管道内绝对压力应为()CO2气在经过吸附床层时会有一定的压降,如果压降逐渐
- 环境因素辨识要体现()环境管理思想。脱硫塔的填料床层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工作,主要原因是()的转化反应。压缩机的传动机构由连杆、十字头和()等部件组成。螺杆机的油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噪声过大现象及油压力
- 调节阀的控制面板上,“输出值”表示()预处理用的油水分离器的上部通常有一段丝网填料,其作用是()某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则该容器属()位于上温带上部纬线切割的球台叫()压缩机的传动机构由连杆、十
- 在危险辨识时,还必须要考虑()或生产条件,同时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予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关于漏液,说法不正确的是()根据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不同,提纯工艺过程也不尽相同,只有预处理、精馏、提馏、液化等单元操作的提
- 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气流速度有关,气体流速越大,吸附效果()。空分装置容量越大,单位加工空气量跑冷损失()。在精馏塔内,随着压力的降低,气相与液相之间的浓度差将()。越好
越差#
不变
无法确定越大
越小#
不变
- 在参数的实时趋势图上,查不到测点的()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从精馏塔顶流入下道干燥工序的物料量为12吨/小时,塔顶回流量为2吨/小时,则该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为()原料CO2含有CH4、乙烷、丙烷及氮气等杂质,哪种物质不
- 如果出现液氮纯度很高,而气氮纯度比液氮纯度还低的现象,则说明()。上塔回流比适当减小,则氧气纯度()。氧产量太多
导入上塔的液空量太少
导入上塔的液氮量太多
导入上塔的液氮量太少#降低
提高#
不变
无法确定
- CRT中部工艺流程图区,测点的颜色随状态变化,若测点红色闪光表示()管式换热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流体在间壁两侧进行稳定传热时,在不考虑热损失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应()冷流体吸收和热量。关于
- 如果氮气取出量过大,则氮气纯度将()。下列说法中不影响液氧平均温度的是()。提高
不变
降低#
无法确定氮纯度#
主冷液氧高度
氧纯度
上塔底部压力
- 蒸发式冷凝器的风机最主要的作用是()。下列对于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管、壳程的选择方式,正确的是()吸附分离过程主要是()电(手)动葫芦、滑车、钢丝绳、千斤顶、索具等详细检查、记录,并应保证(),并符合
- 与一般间壁式换热器中传热过程相比,蒸发式冷凝器多了一个换热过程是()。在物体内部或物系之间,热量传递的推动力是()。蒸馏操作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不同的特性而实现分离的。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的说法
- 班组建设,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三个方面。关于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说法不正确的是()在预处理工序中分离原料二氧化碳中的油和水,是利用油水()的特点。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开始移
- 标准化岗位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做好“四定”,“四定”是指()。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的高温管道常用岩棉保温,是因为()蒸馏操作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不同的特性而实现分离的。按操作方式分类,蒸馏可分为()关于液
- 切换式板式换热器流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烧碱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适当()透平膨胀机前温度,可以提高膨胀机效率。只要满足二氧化碳自清除,就能满足水份自清除#
只要满足水份自清除,就能满足
- 卸下充装卡具时,操作人员其面部应与瓶阀出气口方向保持()。有一套管换热器,内管液体从20℃升温到30℃,环隙中蒸气从80℃降至55℃,如是逆流换热,其算术平均温差为()。下列吸附剂中属于有机吸附剂的是()提纯装置中,提
- 在蒸发式冷凝器中,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热量同时被()带走。冬天,手握住门把手,感觉铁制的把手比木制的把手凉,这是因为()原料二氧化碳气中含有氮、氢、甲烷、乙烷、水及重烃类等杂质,经精馏操作后,不是其故障原因的
- 下面哪一点是符合屏蔽泵的运转要求的()下列哪种传热方式只能在流体中进行()二氧化碳气体有臭味时,可选用()作为吸附剂。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利用此原理可以用()方法进行脱附。在精制工
- 有氧、氮组成的空气混合物在分离过程中,当压力提高时,气、液相中氮(或氧)的浓度差将()。如果进塔空气量以及氧产量不变,氮纯度降低,则氧气纯度将()。气体流速越大,吸附剂吸的附效果()。B降低#
提高
不变
无法
- 真空度等于()。空气通过膨胀机后()降低。分子筛吸附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空气节流后()。(1)焓不变(2)焓增加(3)温度降低(4)压力降低绝对压力减去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减去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减去表压
- 当差压式流量计三阀组正压阀堵死,负压阀畅通时,一列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20M2,换热平均温差为25℃,已知其热负荷为60KW,如不考虑热损失,则其总传热系数K为()W/(m2•K)。分子筛吸附杂质时,所吸附的分子直径比其本身
- 与跑冷损失大小有关的正确的说法是()。空气在密闭容器内液化,随着液化过程的进行,下塔压力随液氧纯度的升高而()。污氮气穿过水冷塔后,水温降低的原因有()。(1)污氮温度较低,要吸收一部分水的热量,致使水温降
- 适当提高氧纯度,可引起氩富集区的()。氩富集区的上移,氩馏分的含氮量将()。上移降低#
不变
提高
无法确定
- 氮、氩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氮对氩来说是()。空气通过膨胀机后()不变。易挥发组分焓
熵#
温度
- 某车间正在使用的屏蔽泵铭牌上刻着PBN65-50-200,Q=40m3/h,H=30m,该泵的扬程数值为()。国标对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的总烃指标要求为()A、50
B、200
C、40
D、30#A、≤20PPm(其中非甲烷烃不超过10PPm)
B、≤30PP
- 主冷温差一定时,下塔压力随氮纯度降低而()。空气在密闭容器内液化,随着液化过程的进行,空气的液化温度将()。空分装置容量越大,单位加工空气量跑冷损失()。降低降低#
升高
不变
无法确定越大
越小#
不变
无法确
- 利用()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通过填充物交替吸入和放出热量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为()热交换时增加冷、热流体的流速,如生产过程中发现压降偏大,可能的原因是()。①回流过大②填料层脏③气速过快④壁流效应如果吸附
- 上塔压力(),越有利于氧氮的分离。氩富集区的上移,氩馏分的含氮量将()。与跑冷损失大小有关的正确的说法是()。越低降低#
不变
提高
无法确定空分装置运转的时间
空分装置的容量与形式#
空分装置的占地面积
调节
- 空分装置容量越大,单位加工空气量跑冷损失()。当主冷温差一定时,下塔压力随氮纯度的降低而()。越大
越小#
不变
无法确定降低#
升高
不变
无法确定
- 下塔回流比适当增加,则下塔顶部氮气纯度()。上塔压力降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是()。降低
提高#
不变
无法确定可改善上、下塔的精馏工况
可增加氧产量。
单位制氧能耗将升高#
有利于氧
- 当平衡阀泄漏时,仪表值将()。关于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理论板说法正确的是()关于漏液,说法不正确的是()在吸附操作过程中,固定床沿流体流动方向可依次分为平衡区、传质区和末用区。下面说
- 上塔顶部温度是由()确定的。空气节流后()降低。制氧机在高原地区气压较低时,空压机排气量()。压力越高,上塔顶部温度()。氧纯度和上塔底部压力
氮纯度和上塔底部压力
氮纯度和上塔顶部压力#
氧纯度和上塔顶部
- 离心泵结构部件中起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作用的是()关于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说法不正确的是()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常用填料塔,其中的波纹填料()硫化物的存在,不会造成下面的负面影响()准确地表达物体形状
- 主冷液氧面的(),有利于降低下塔压力。膨胀机的单位制冷量下列因素有关:()。(1)机前压力(2)机前温度(3)机后压力(4)膨胀机效率。随着膨胀机机前温度的升高,膨胀机前后温差将()。空气节流后()不变。降
- 当离心泵壳内存有空气,储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压力不足以将储槽内液体压入泵内,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在称为()现象。食品级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催化反应产物为()A、倒流
B、气蚀
C、气缚#
D、逆流A、H2O
- 空气节流后焓不变,()降低。膨胀机的单位制冷量下列因素有关:()。(1)机前压力(2)机前温度(3)机后压力(4)膨胀机效率。空气节流后()不变。氮纯度越高,上塔顶部温度()。温度(1)(2)
(3)(4)
(2
- 我们无法控制的误差是()流体在间壁两侧进行稳定传热时,单位时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应()冷流体吸收和热量。填料塔中,蒸汽与液体相接触进行热量和物质的交换主要是在填料表面进行的,因此填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填料塔
- 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水分、CO2和乙炔的亲和力最大的是()。空分装置容量越大,单位加工空气量跑冷损失()。随着上塔压力的降低,将()氧氮的分离。水分越大
越小#
不变
无法确定不利于
恶化
有利于#
无法确定
- 螺杆压缩机进入运转状态时,油压差应保持在0.15~0.3MPa;如油压差偏离此范围,可以通过()进行调节一般说来,手握住门把手,感觉铁制的把手比木制的把手凉,这是因为()按操作方式分类,蒸馏可分为()在二氧化碳提纯工
- 食品级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催化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提馏工序的主要目的是分离()A、H2O和CO2#
B、H2O
C、CO2
D、CH4A、油
B、水
C、氢、甲烷、氮、氧等不凝性气体#
D、C2H6
- 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是决定板上两相流体力学性质及传质和传热规律的重要因素,在四种接触状态中,多数塔均应控制在()状态下工作。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谓之平衡吸附量。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因素